當全球供應鏈重組,轉運節點與出口通道成為區域競爭的核心資產,具備整合產業、交通與城市功能的空間系統,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條件。
航空城存在的意義,不僅在於擴建機場設施,更是一個能承接全球變局、推進產業升級、支撐出口戰略的多元場域。
這是一座城市,也是一個系統;是一塊土地,更是一套融合韌性與創新的未來基地。
由桃園航空城公司主辦的「Runway to Future」論壇,於10月21日登場,場內匯聚產、官、學、研各界重量級代表,從「經濟×科技:未來產業的智匯基地」、「AI×創新:驅動全球競爭力」及「人才×城市:共築新世代舞台」三大主軸,討論如何使桃園航空城在全球瞬息萬變的今日,展現產業重組、AI技術力與人才吸引力,進一步成就桃園成為明星城市,並帶動台灣邁向未來全球關鍵戰略角色。
論壇由桃園市長張善政展開序幕,指出桃園航空城步入成果展現期,預計今年底啟用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北登機廊廳,明年初陸續進行拆遷戶安置住宅交屋,同時推進遠雄自由貿易港區擴建工程,區內包含輝達(NVIDIA)等國際級科技公司,皆於航空城內設置亞太物流中心。

談到國家未來發展,國家發展委員會產業發展處長蕭振榮表示,桃園具有高度整合優勢,是AI關鍵城市,匯聚高階伺服器、散熱、電源與晶片等供應鏈,結合航空城規劃,將成為AI示範地。處長呼籲中央地方緊密合作,並鼓勵創新創業:「桃園投入創業大聯盟競賽名列前茅,創新能量最高,勢將挹注航空城,打造新創未來城市。」
「桃園現有產業與歐洲互補,形成完整供應鏈,桃園航空城是讓台灣成為亞太區最有競爭力的國際樞紐關鍵。」歐洲商會理事長張瀚書指出,歐洲商會將連結企業、政府、地方單位、在地夥伴,打造更好的投資環境。理事長建議參考新加坡樟宜做法,以大量國際宣傳及合作計畫創造樞紐地位。
自貿港區、智慧機場與創新產業,引領航空城新篇章
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兼任桃園航空城公司董事長也於論壇中暢談:「桃園將以航空城為核心,於第三跑道建設與區段徵收同時推動周邊住宅、產專區與商業區整體規劃。」桃園有五條國道,並新建快速道路及捷運,交通全國第一。盼望於AI、冷能應用等有利條件下、推進新興產業或服務業發展。
座談中桃園市副市長與桃園國際機場公司董事長楊偉甫及遠雄自由貿易港區董事長葉鈞耀共同討論航空城策略規劃、建設領域與產業佈局。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認為航空城是台灣未來40年,成為亞太運籌中心角色的最後機會,不論製造業、服務業、算力中心等,都呼籲企業各領域組成聯盟踴躍提案。
遠雄自由貿易港區董事長葉鈞耀回憶道:「30年前成立的關內境外自由貿易港區,成功留下許多台商不外移,近期第二及第三期發展完成,可望創下近4兆貿易額。」透過AI產業鏈建置完整體系,提供24小時物流服務冷鏈航空,加上365天全年無休及免審、免驗、免通關、免稅等高效有利條件,期盼帶動航空城創造更佳優勢競爭力。
桃園國際機場公司董事長楊偉甫回應:「AI是機場運作模式的關鍵力量。」不論是因應天候變化適時分配跑道的航班調度預測、提供多國語言的智慧客服,或是行李提領等地勤服務,都能運用AI創造以旅客為中心的感受,打造智慧與溫暖兼具的機場。
厚植AI實力,打造人才基地,航空城願景無限
身為AI大聯盟召集人的台灣智慧雲端股份有限公司策略長李立國暢談AI:「台灣的AI 硬體能力很強世界名列前茅,軟體則要再加強。」算力即國力的時代來臨,百工百業AI驅動,應用於製造參數預測、瑕疵檢測、2D設計、財務等,能讓產業營運增效降本。AI應用於推動智慧城市,例如交通控管、環境監控、數位治理、公共安全、創新產業,有助於打造更優質的城市風貌。

桃園平均年齡僅42歲,坐擁台灣6都最低年齡的人口紅利,如何留住青年人才?英業達人才暨管理中心副總經理暨人資長林世斌建議:「桃園具有地理交通優勢、人才聚集培力平台優質以及產業園區工區豐富的特點。」如能提供多元教育資源、創造友善城市、發展國際化舞台,並由企業與城市共構競爭優勢,相信能吸引優秀青年,攜手共創未來。
桃園是國家門戶,航空城的發展與台灣接軌全球息息相關,透過本次論壇的交流,為推展航空城大未來持續佈局,也奠基桃園成為智慧城市,帶動台灣進一步躍升世界舞台關鍵角色,綻放耀眼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