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130週年所慶開放日 邀請大家走進農業科研與生活的現場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今年迎來創所第130週年,該所自1895年創立以來,在臺灣農業發展的關鍵歷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從傳統育種、病蟲害防治、田間觀測,到精準管理、氣候調適、智慧農業等現代科技介入,始終以厚植臺灣糧食安全、強化農業永續韌性為核心使命。為讓更多民眾理解科研如何與生活相連,該所訂於11月22日(星期六)辦理「深耕農業百卅載 創新科研耀新篇」130週年所慶開放日,邀請社會大眾走進研究場域,一同體驗臺灣農業科學的扎根與前行軌跡。
農試所說明,本次活動以「八大主題活動區」呈現科研成果與教育推廣內容。其中,「TARI百卅農研迷宮」為今年最大亮點,首次以故事化動線方式展示農業科學發展脈絡,將代表性作物育成、病害管理技術與科學突破搭配迷宮形式與時間軸方式編織成路徑,讓民眾能在參觀行進中理解「農業研究為何重要?」、「農業最常見的十大問題」,並向跨世代研究人員的努力與堅持致意。接續結合「20大科研耀新區」,以近年推動的前瞻科研成果展示實際解方,包括氣候韌性育種、智慧環控栽培、作物生長監測系統、農產保鮮與冷鏈技術、數位決策平台等,呈現臺灣農業面對氣候變遷與生產模式轉型,科研如何協助產業持續提升競爭力。
農試所進一步說明,活動現場同時規劃水資源研究展區、農業創生市集及親子共學互動空間,串連手作體驗、解謎導覽與土壤、昆蟲、環境觀察等內容,讓民眾透過觸摸、遊戲與探索的方式理解農業生產與食物來源的關係,使食農教育回到貼近生活、可感可親的形態。此外,於田間展示「4 Season for TARI」,以季節輪替為軸,呈現作物生長、管理與環境互動的真實面貌,讓參與者能在田間第一現場看見科研如何落地扎根,體會農業與土地之間持續循環的生命力。
農試所表示,臺灣農業正面臨氣候變遷、糧食供應穩定與產業永續等挑戰,科研的角色將更加關鍵。130週年不僅代表歷史的時間刻度,也象徵邁向下一個階段的起點,該所誠摯歡迎民眾蒞臨參與,並希望藉由此次開放日活動,讓社會大眾看見農業科技的深度與溫度,體驗農業科學的多元風貌,一同支持臺灣農業邁向永續與科技並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