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政/台東報導
縣長饒慶鈴縣長率團前往菲律賓巴科羅,參加2025亞太慢食年會的臺東慢食代表隊,在盛大的開幕儀式後,隨即開始在大會舞台以及臺東館內與國際友人進行飲食文化交流。

Terra Madre Asia & Pacific 2025為期五天的年會,設計了超過150場豐富多元的活動,目的在提供沉浸式的學習與體驗,參與者宛如進入一個充滿活力的美食世界,從展示有機農夫市集和街頭美食開始,感受亞太地區多樣的風味。核心活動包括探討食物、環境與政策議題的講座與會議,讓政策制定者、學者與倡導者進行深度對話。

全臺唯一受邀參與年會的米其林綠星餐廳EMBERS主廚郭庭瑋(Wes Kuo),19日下午與蓋亞那工作坊胡郁如(Ibu)聯手,於「Slow Drinks」展區上分享「iá 野植風味學」,將臺灣山林間的野草與茶風味帶上國際舞台。來自海端鄉崁項部落的胡郁如(Ibu),則是將布農族傳統的野草茶帶到現場,以其深厚的部落文化工作經驗,向在場的參與者展示布農族如何運用在地知識採集、製作野草茶,體現「取之於山林,用於餐桌」的永續生活哲學。

昨(20)日活動主軸聚焦在早上海洋永續與慢食旅遊的論壇,縣府團隊指出,臺東的海洋資源與漁業文化是慢食精神不可或缺的一環,當天的慢魚論壇,讓世界看見臺東在永續漁業上的具體行動。來自成功慢食餐廳旗遇海味的主理人林昱濱,與日本慢魚代表在慢魚的論壇中分享了「永續水產(Sustainable Seafood)」的經驗。

林昱濱特別向國際慢食社群介紹臺東獨特的手鏢旗魚文化,強調這項臺灣無形文化資產所體現的友善漁法和對海洋生態的尊重。他表示,用手鏢漁法捕獲的旗魚不僅是餐桌上的美食,更是討海人與大海搏鬥、用生命傳承的文化。
此外,臺東館的攤位上的活動也成為展區的焦點,米其林綠星餐廳 EMBERS 主廚郭庭瑋與臺東慢食聯手,共同呈現一場精采的「臺灣主食料理示範」。主廚運用臺東傳統食材如小米、芋頭、樹豆等原鄉風味,創造出年會限定的臺灣主食料理套餐。在現場烹飪示範中,主廚與代表隊成員不僅展示了不同族群的主食處理與料理智慧,更將來自臺東土地的傳統滋味精緻呈現,讓眾多與會人士得以親自品嚐,深刻體驗臺灣多元而豐富的飲食文化,成功傳達了臺灣南島飲食文化的獨特魅力。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2025亞太慢食年會 臺東以在地慢食 與國際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