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日前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雙北地區連日降下的大雨,意外喚醒了陽明山向天池沉睡已久的生命。位於大屯山的向天池在獲得充沛雨水滋潤後,池內特有的「鵠沼枝額蟲」(俗稱向天蝦)感應到環境變化大量孵化,原本乾枯的窪地瞬間變身為熱鬧的水底世界,滿池都是被登山客暱稱為「綠色小精靈」的身影。這場期間限定的生態奇景,在這兩週內吸引了大批民眾上山「朝聖」,儘管目前數量已較爆發初期減少,今(11/23)日仍吸引不少民眾趁著晴朗天氣上山觀賞。

「向天蝦」雖然名字有個蝦字,且外型也常被誤稱為豐年蝦,但其實牠們是屬於「鰓足類」動物,正式名稱為「鵠沼枝額蟲」。這種成體僅約1.2至2.5公分的生物,擁有獨特的「仰泳」習性,總是背下腳上地在水中游動濾食藻類。值得注意的是,鵠沼枝額蟲在台灣本島的分佈極為侷限,僅存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向天池,其餘分佈地則遠在金門、小蘭嶼及印度、日本等地。牠們演化出一套極致的生存策略,產下的卵具有驚人的耐旱與耐寒性,能埋藏在乾裂的泥土中長達數年進入休眠狀態,唯有當向天池累積足夠雨量、水位上升時,這些「時空膠囊」才會被啟動,展現出強韌的生命力。

此次向天蝦能有如此壯觀的「大爆發」,歸功於天時地利的完美配合。向天池屬於暫時性水域,一年中僅有少數幾次豐水期,這種不穩定的環境雖然嚴苛,卻也因為缺乏魚類等大型掠食者,反而成為向天蝦的安全庇護所。專家分析,往年冬季氣溫較低,即便有雨也較難觀察到向天蝦的活躍蹤跡,但今年恰逢暖冬,加上日前累積超過500毫米的豐沛降雨填滿池水,才促成了這次大規模的孵化熱潮。不過,向天蝦的生命週期極短,從孵化、成長到交配產卵僅有十多天,一旦雨停水退,牠們便會迅速產下休眠卵並結束生命,靜待下一次大雨的召喚。

儘管近日天氣放晴,但向天池的水位已逐漸下降,這場生態盛宴也即將進入尾聲。根據長年觀察向天池生態的資深山友表示,前兩年雖然也有降雨,但都未見如今年這般「滿池綠意」的盛況,直呼今年實在相當幸運。許多趕在11月23日週末上山的民眾也紛紛表示,雖然蝦子的數量已不如剛爆發時密集,但能在陽光下看見這些綠色小生物悠遊仍感到不虛此行。隨著池水即將乾涸,民眾除了把握最後觀賞時機,也期盼明年老天爺能再次賞臉降下甘霖,讓這些可愛的綠色小精靈能再次與大家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