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最新新聞
茶煙起,敬土地!嘉市社大成果展讓您「聽見茶的故事」
鹿港警協助護送迷失老人返家 備受讚許
團仔集合 滅火器登高雄跨年獻上全新創作 芒果醬、Ponay的原式大樂隊 熱唱嗨翻港都
安麗兒藥局守護社區民眾健康 全體藥師連續十年支持家扶公益
民眾迷路 鹿港警熱心協助引導得以順利返家
02.Banner_工作區域 1-F
165打詐儀錶版FOR墨新聞
979582
114污水banner
1140707-0720-地價稅
1140721-0803-電子稅單
05.bann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S__48128050
首頁 » 高市早苗「台灣有事」發言風波惹爭議 分析台日中三角關係中的地緣戰略風險
合作媒體

高市早苗「台灣有事」發言風波惹爭議 分析台日中三角關係中的地緣戰略風險

焦點時報
焦點時報
Published: 2025/11/24
Share
21 Min Read
高市早苗「台灣有事」發言風波惹爭議  分析台日中三角關係中的地緣戰略風險
高市早苗「台灣有事」發言風波惹爭議 分析台日中三角關係中的地緣戰略風險
分享文章

高市早苗「台灣有事」發言風波惹爭議  分析台日中三角關係中的地緣戰略風險

(焦點時報/鄒志中報導)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發言對「台灣有事」表態,若台海出事將行使「集體自衛權」,未料,中國外交官嗆聲「斬首」,導致中日局勢緊張。前立委郭正亮警告,台灣不要介入日本與中國的爭端,否則將會受牽連。如果不聽他的警告,他保證台灣一定會連帶受害…台灣長期以來,習慣將國際政治事件,特別是涉及台日中的評論爭議,視為一齣「誰說錯話」或「誰得罪誰」的外交插曲。這種對外部發言的過度情緒化解讀,暴露了台灣在地緣戰略判斷上的一個致命盲點:

台灣往往將外國政治人物的發言,解讀為純粹的「友誼或敵意」,卻嚴重忽略了隱藏其下的國家安全與區域力量的冷酷算計。

若要有效應對日漸升溫的東亞局勢,台灣必須戒斷這種外交浪漫主義的幻覺。

真正決定台海未來走向的,從來不是一句評論,而是正在同步運作的三股戰略力量:

  1. 日本的戰略運用: 如何將台灣嵌入其區域安全升級的戰略架構中?
  2. 中國的戰略制約: 如何將日本納入未來台海衝突的對手清單?
  3. 美國的戰線整合: 如何將台海與南海視為印太安全體系中的同一條防線?

這些力量正在共同推動台日中三角關係,滑向一個結構性風險更高的十年。

日本「安全正常化」:台灣是其國防轉型的戰略燃料

每當日本政界出現涉台言論時,台灣內部總有聲音過度解讀其背後的「善意」。然而,但專業的戰略視角告訴我們:

日本政客的涉台言論,其核心效應永遠是服務日本自身的國家安全議程與國內政治需求,而非單純只是為了所謂的台灣利益。

日本正處於二戰後最大規模的國防轉型期:包括國防預算激增、解禁反擊能力、深度整合美日韓情報鏈,以及加速南西諸島的軍事化部署。

在這個脈絡中,「台海危機」將成為日本政客用來說服其選民、鄰國及國際社會接受軍事擴張的最強敘事工具。

因此,任何能強化「日本必須加速軍事升級」的論述,台灣都會被策略性地拿來闡述。這不是出於純粹的「友好」或「敵意」,而是一種冷靜的、利益導向的「策略性使用」。

台灣需要做的,不是批判或感謝,而是必須清晰認知:日本的涉台言論,永遠是以日本國家利益最大化為優先。

北京的戰略:將日本納入台海衝突的對手矩陣

部分台灣媒體常將中國對涉台言論的反擊,描述為「情緒性的過度反應」。其實這也是一種嚴重的誤判。

北京的反彈並非針對台灣本身,而是為了制約日本佈局台海的正當性,並調整其在東亞安全矩陣中的位置。

中國清晰地看到以下趨勢:

日本國防實力正在快速的上升。

美日韓三方軍事同盟關係空前緊密。

日本在南海和台海議題上的姿態日益高傲。

因此,北京的作為戰略性的預先反應,趁此次主動將日本「框定」進涉及未來台海的對手名單。

一旦日本被中國視為未來台海衝突中潛在的第一線干預者,這將是台日中三角關係中最危險的「戰略升級」。

遺憾的是,台灣目前的公共論述,卻鮮少針對這一戰略風險進行深入與非情緒化的評估。

地緣戰區的整合:台海與南海被視為「第一島鏈」的共同防線。

最需要警惕的現狀是:台海議題已不再是單純的「台灣vs.中國」的雙邊關係。它正被強勢地推入一個由美國、日本、澳洲、菲律賓…等國共同構成的「印太軍事聯盟」的鏈條之中。

這些國際力量已經將「台灣海峽」與「南海」合併視為一個共同問題:即印太「第一島鏈」的防衛縱深與穩定性。

台灣必須理解這種根本性的轉變:

台海安全議題正經歷高速的軍事化與集體化,然而台灣內部的討論卻仍在持續在泛政治化與口水化。

例如:

南海衝突升溫,台海的戰略緊張必然同步上升。

菲律賓與中國的摩擦越激烈,美日澳在台海周邊的軍事部署姿態就會越高。

美日韓的軍事整合,將直接延伸至台海的情報共享與協同作戰體系。

這不是簡單的「國際關心台灣」,而是「國際將台灣納入一個更大的、以軍事制衡為核心的戰略框架」。若台灣持續使用「情緒外交」來理解這個世界,只會淪為被動挨打的可憐棋子。

烏克蘭的教訓:亞洲集體再軍備與「戰略誤判」的代價

「烏俄戰爭」給全世界最深刻的教訓,並非單純關於「侵略會發生」,而是關於「長期的戰略誤判最終會讓戰爭成為無法避免的唯一出口」。

歐洲當年犯下的錯誤包括:低估俄羅斯的戰略耐心、高估國際威嚇的效力、以及延遲的軍事準備與援助。

亞洲國家汲取教訓,正在採取前所未有的行動:

日本2025年國防預算創歷史新高,並加速武器國產化。

韓國擴大彈道飛彈與反制能力研發。

東協(ASEAN)國家全面進行軍備升級與採購。

然而,許多台灣的公共討論仍在外交辭令、情緒表達、或比喻修辭之間亂打轉。

這不是追求和平的表現,這是正在失去戰略主動權的開始。和平的真正基礎,是明確的戰略定位與充足的軍事威懾力。

台灣的戰略盲點:捨棄「情緒外交」,建立以國家利益為核心的定位

台灣當前的最大問題,不在於外部壓力,而在於內部對外部信息的過度解讀與戰略定位的缺失。

台灣過於容易陷入對外部反饋的依賴:外國稱讚則感動,外國批評則憤怒,外國發言則情緒浮動,外國沉默則集體焦慮。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國,它們都早已建立清晰的「國家戰略定位」,隨後才將外國的發言納入分析與應對的框架。

台灣的情況卻相反:外國的一句言論或一個小的動作,就可能左右台灣政客及名嘴們的情緒與決策的穩定性。這是極度危險的不成熟表現。

真正成熟的國家策略應該是:

面對日本言論: 運用戰略分析,評估其對台灣的實際利益與風險。

面對中國警告: 運用風險評估,計算其對區域穩定的具體影響。

面對美國表態: 檢視其背後的利益交換與義務對價關係。

面對南海發展: 分析其對印太連動與第一島鏈的防衛縱深。

面對烏俄教訓: 專注於自身的備戰與威懾能力建設。

台灣必須停止將自己視為「國際浪漫劇的主角」,因為在大國博奕的嚴酷算計中,台灣的位置只剩下兩種選擇:戰略影響者,或戰略被影響者。

目前來看,台灣距離前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大國博奕三邊壓力鍋中,台灣需要新的戰略語言

台日中三角關係正結構性地走向一個更高風險的軌道。如果台灣的政壇與媒體仍將國際關係停留在「誰挺誰、誰罵誰」的淺薄框架中,當東亞局勢下一次升壓時,台灣必將徹底措手不及。

台灣必須超越口水與情緒,具體掌握正在發生的三大戰略現實:

  1. 日本正在透過台海危機,推動其國防體系的全面正常化。
  2. 中國正在戰略性地調整,將日本納入未來台海衝突的計算範圍之中。
  3. 美國及其盟友正在將台海與南海,合併為印太戰略中不可分割的整體防線。

在這個三方壓力鍋裡,台灣決策單位若是沒有一套清晰、專業、以國家利益為核心的戰略語言,還落入他人刻意為之敘事版本的套路中,就會自動成為國際間默認的「台灣版本」。

而這,才是台日中三邊關係中,最不容許忽略的危險現實。

Previous Article 第3屆亞洲技能競賽11/27-29登場 桃竹苗分署培訓新秀力拚漆作金牌 第3屆亞洲技能競賽11/27-29登場 桃竹苗分署培訓新秀力拚漆作金牌
Next Article 國際醫師偏鄉醫療參訪新竹 展現在地化偏鄉醫療教學量能 國際醫師偏鄉醫療參訪新竹 展現在地化偏鄉醫療教學量能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Copyright©MORE News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

為了帶給你更好的瀏覽體驗我們的網站中有使用Cookie,幫助我們改善網站的結構和行銷分析。如果你同意使用請點擊了解,我們會權利提供你更完善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