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5 15:15:33文/觀點主筆室
台灣官員失言不是新聞,引發譁然甚至民怨的發言狀況近年尤甚。「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在上位者說話豈能不慎。但根據精神學家弗洛伊德的理論,失言極可能來自潛意識的真實想法。從總統賴清德夸言台灣人有錢有閒到內政部長劉世芳說丟棄民防手冊的人有公主病或王子病,恐怕不是單純的口誤,而是執政黨權力傲慢的集體展現,再度撕裂政府與焦慮社會之間的信任基礎。
國家元首將民眾追星、演唱會票房熱絡視為「台灣人有錢有閒」的證據,論述之荒謬令人咋舌,實屬以偏概全的經典範例。總統只看見了能負擔高價門票的消費族群,卻對底層甚至廣大的一般民眾的經濟艱辛,視而不見。
事實是,廣大青年世代正被結構性低薪與高物價壓得喘不過氣,基本生活成本的攀升,已讓許多家庭大喊吃不消。對他們而言,「閒」可能是產業不景氣下的非自願失業或無薪假;「錢」則是謹守著微薄的薪資或用盡積蓄才能勉強維持生活。當社會普遍因經濟壓力感到煩躁不安,等不到政府端出有效政策,倒是國家元首竟能從高端娛樂的煙火中自我陶醉,這不是樂觀,而是殘酷的麻木不仁。總統的發言,無疑暴露了其身處菁英泡沫,與基層民眾感受背道而馳的危險訊號。
內政部長劉世芳的發言,則將這種傲慢推向了極致。面對社會對於《台灣全民安全指引》的粗糙缺失、普發效益、甚至浪費公帑等提出質疑時,部長非但沒有反躬自省,竟拋出「公主病、王子病」的標籤來反擊。用貼標籤迴避溝通與改善的責任,堪稱典型的官僚主義反噬。
批評者真正的不滿,在於手冊的內容錯誤、實用性不足,以及對政府施政疏失的質疑。部長選擇的應對方式,是粗暴地將所有批評貼上「不食人間煙火」的標籤,試圖透過情緒性的攻擊來轉移焦點、壓制異議。這種行為不僅嚴重缺乏民主社會官員應有的同理心與謙卑,更是公然迴避了對政策缺失的具體責任。這種傲慢的姿態,恐將傷害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基礎。
壯闊台灣創辦人吳怡農表態參選台北市長,面對綠營同志的質疑,拋出當前政壇最大的危機,正是傳統政黨與社會大眾的嚴重脫鉤。雖然所評論的事件不同,但賴清德和劉世芳的輕率發言,正是這種脫鉤危機在執政高層的具體投射。
一個務實的政府,其關注點應當聚焦於解決民眾最迫切的難題,而非沉溺於片面的經濟數據或宣傳口號。當施政語言持續使用僵化、制式的官僚術語,當決策模式總是以由上而下的個人意志為主導,當面對批評時,反射動作是「駁斥」而非「傾聽」,那麼,執政黨必然會與基層的真實感受漸行漸遠。
總統賴清德輕率以「有錢有閒」粉飾太平,內政部長劉世芳則以「公主病」抨擊異議者,兩位政要的輕浮措辭不但輕慢也凸顯其政策論述蒼白無力。台灣需要能以謙卑、務實態度與民眾溝通的執政團隊,否則與民脫節的危機,終將讓人民對國家治理徹底失去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