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地緣情勢下,最重要的永遠是:守住自己的身家與親友的生命財產安全。尤其身處兩岸之間的臺灣,更不應忽視大陸的骨肉同胞與兩岸民族的連結。然而,面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高調宣示「將介入臺海戰爭」,臺灣卻仍有人天真地以為,日本此舉是為了「保護臺灣」。這種想法,不僅天真,更可能危及台灣的前途。
事實上,日本做不做得到是一回事,但為什麼要說這些話,答案非常清楚——因為日本已深陷兩大結構性危機:經濟崩壞與人口急速老化。
日本兩大危機:崩壞的經濟、急凍的人口
日本國債占 GDP 的 266%,是全球最高。從安倍到岸田,所有政策幾乎都只能在負債堆裡硬撐,日本早已失去從前的黃金年代。再加上平均年齡逼近 50 歲,少子化無解,日本厚生省預估:日本人口將從現在的 1 億多,掉到 2080 年僅剩 5,000 多萬。
孩子愈生愈少,物價愈漲愈兇,年輕世代愈不敢結婚生子。社會結構正在被「不可逆的老化」推向深淵——不只是日本,韓國也同樣如此。
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政壇為何愈來愈多聲音鼓吹與中國「早晚一戰」?原因不難理解:戰爭,成了日本最後的賭注。

為何高市敢喊?因為她說出的是日本主流
走進任何日本書店,有關「如何與中國開戰」的書籍琳瑯滿目。這不是政治人物的失言,而是某種主流民意累積的結果。
因此,高市早苗在國會喊出「日本將介入台海戰爭」時,日本社會支持度居然高達 82%。這不是她莽撞,而是她正踩在日本社會情緒的浪尖上。
她為何不道歉?因為她沒有需要道歉的對象——在日本國內,這是她的政治資本。
美國會袖手旁觀嗎?當然不會,因為它也深陷財政地雷
美國國債突破 38 兆美元,各國紛紛去美元化、增加人民幣使用。甚至有分析估計,美國政府的實際負債可能高達 230 兆美元。若說日本是經濟負債的火藥庫,美國就是那根搖搖欲墜的引信。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為何急於在國際局勢上「找槓桿」?也就不難理解。
戰爭對美國而言,是重新調整全球秩序——甚至轉嫁危機——的手段。
需要一隻「血牛」?中國自然成為目標。
於是,美國默許日本挑釁中國,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了。
臺灣必須問自己的問題:
日本真的會為我們而戰嗎?還是只是需要一個棋子?
若日本與美國今天的戰略目標,是維持自身國力、尋求突破困境,那麼台灣在這盤棋裡的位置會是什麼?
中日衝突是為了臺灣?
還是為了讓日本解除內部危機、美國借題發揮以對付中國?
如果答案不是前者,那麼台灣就不能假裝這些威脅與自己無關。
當台海成為大國競逐的戰略舞台,
台灣人真的準備好為「別人的戰略目的」付出代價?
我們是否願意犧牲自己、犧牲家庭、犧牲整座島嶼,只為了滿足他國的地緣政治計算?
真正該保持清醒的,是臺灣自己
國際政治從來沒有「誰要保護誰」的浪漫情節。只有利益、算計、國家存續。
日本說要介入台海,是為了「保護臺灣」?還是為了「拯救自己」?美國鼓勵日本強硬,是為了「和平」?還是為了「拖住中國」、「轉嫁危機」?
當各國都在盤算自己的未來,台灣人更應該問:我們是在被保護?還是被推向戰爭?(前民眾日報資深記者 屈文峰)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