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下一個十年,看東協。索引新聞《東協商情》每日為您嚴選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 最關鍵的財經頭條,從政府政策、產業版圖到投資布局,一次看懂。讓您在趨勢起漲前就掌握關鍵資訊,領先市場鎖定下一個成長據點。
【泰國訊|記者李浩宇】 2025-11-28
泰國批發零售龍頭 CP AXTRA(營運 Makro 與 Lotus’s)宣布與韓國 CJ Logistics 結成戰略夥伴,CJ 將以其冷鏈與自動化專長強化 CP AXTRA 全國端到端供應鏈,首階段已在大城府 Wang Noi 啟動 6.7 萬平方公尺多溫層配送中心,未來將擴大至合計 16.4 萬平方公尺批發物流基地,目標是把 CP AXTRA 打造成東協零售科技領先者,同時為雙方在區域擴張鋪路。(資料來源:มิติหุ้น | ชี้ชัดทุกการลงทุน)

核心解讀:冷鏈電商升級關鍵一役
☑ 合作內容與規模:CP AXTRA 與 CJ Logistics 的合作鎖定「從倉到店」與電商履約鏈路,CJ 已接手營運位於 Wang Noi 的 67,000 平方公尺多溫層配送中心,負責常溫、冷藏與冷凍商品配送至全國 Makro 門市;下一階段 CJ 將陸續營運 CP AXTRA 旗下總計 164,000 平方公尺批發物流中心,使其有望躋身泰國主要第三方物流玩家之一。
☑ 技術與系統升級:合作核心不只在倉庫面積,而是「系統中樞」:雙方將導入新一代倉儲管理系統(WMS)與整合式 Total Control Tower,搭配 CJ 過往在 AI、大數據、機器人與履約技術上的經驗,用以降低倉庫到門市的平均交期、提升倉內生產力與即時可視性。
☑ 區域與產業脈絡:CP AXTRA 在官網上明確把自身定位為「東協零售科技領頭者」,此次聯手 CJ 被視為加速該轉型的關鍵一步;對 CJ 而言,與泰國最大批發零售商合作,亦是強化「K-logistics」全球競爭力、擴張東協據點的重要跳板。官方聲明多次強調,此合作將為泰國零售供應鏈、在地中小企業與整體經濟生態系創造更高效率與價值。
記者第一手觀察:台商如何卡位「冷鏈+零售科技」
☑ 成本與毛利:冷鏈投資變成「入場門票」
這次合作的本質,是把泰國零售供應鏈往「更高頻、更即時」推一級。對供應 Makro、Lotus’s 的台商來說,未來訂單型態可能從「大批量、低頻次」轉向「小批量、高頻次、溫控嚴格」,沒有標準化包裝、棧板與條碼/序號管理,很容易在新系統下被貼上「效率差」標籤。
記者觀察:若你是做冷凍食品、飲料、加工食品、包材或冷鏈設備的台商,早一點投資在包裝標準化、庫存可見度與系統串接,毛利空間就可能來自「幫客戶省錢、縮短周轉天數」,而不是只靠殺原物料價。
☑ 競爭態勢:韓系K-logistics入場,生態圈會跟著進來
CJ Logistics 帶進來的不只是營運 know-how,還可能把既有的機器人、自動倉儲與 IT 供應商生態圈一起帶進泰國。這代表未來 Makro、Lotus’s 的大型自動倉與冷鏈專案,優先名單很可能已有一批韓、歐、日系合作夥伴。
記者觀察:台灣做倉儲自動化、輸送線、冷鏈 IoT 的業者,要思考的是「如何變成 CJ 或 CP 集團的在地分包/整合夥伴」,而不是單打獨鬥去搶標;能提供在地維運、泰語/英語溝通與客製開發的團隊,勝算會高很多。
☑ 隱藏風險:高度集中與SLA壓力雙重擠壓
當 CP AXTRA 把供應鏈數據集中到 Total Control Tower 後,哪些供應商交期拖延、溫控異常、缺貨頻率高,會變得一清二楚;零售端為了維持貨架可得性,很可能用更嚴格的 KPI 與罰款機制約束供應商與物流夥伴。
記者觀察:如果你的泰國營收高度依賴 CP 集團體系,這次合作等於放大了「單一客戶集中度」的風險,一旦被判定為效率落後,就可能在重新議約或招標時被換掉,毛利與議價空間都會被壓縮。
東協商會觀點:台商下一步怎麼走?
☑ 短期檢視:先把對 Makro/Lotus’s 的物流做「體檢」
建議現在就做三件事:
- 盤點你所有出貨到泰國的品項,區分常溫、冷藏、冷凍,確認包裝、棧板與保存期限是否符合「高周轉+集中倉」模式需求。
- 跟泰國當地採購/貿易公司確認,未來出貨節奏、預訂時間窗(booking window)是否會因新 DC 與系統上線而改變。
- 請 IT/營運團隊評估,現有 ERP/WMS 是否有能力對接 CP AXTRA 或第三方物流的 API/EDI,以便日後進行庫存與訂單資料交換。
☑ 中長期佈局:跟著冷鏈樞紐走,選擇「製造+倉配」角色
- 如果你是製造業台商:可以思考在大曼谷或 Wang Noi 一帶,是否有必要設置小型前置倉、簡易加工或貼標中心,縮短交貨時間,同時爭取更多「本地供應」標籤的優勢。
- 如果你是物流/系統整合台商:則應思考把自己定位成「零售冷鏈專家」,先在泰國建立 1–2 個標竿專案(例如為某台商食品廠做冷鏈整合),累積案例後,再拿著這套模式去談 CP AXTRA、CJ 或其他泰國零售商。
☑ 風險控管:合約條款與人才布局要同步升級
- 合約面:未來若與 CJ Logistics 或 CP AXTRA 直接簽訂服務合約,要特別注意服務水準(準時率、缺貨率、溫控紀錄)、賠償與罰款條款,以及成本上漲時的價格調整機制。
- 人才面:泰國物流與零售科技正快速升級,單靠台灣派駐的「飛行督導」已經不夠,建議培養熟悉泰語、了解泰國勞動與物流環境的在地中階管理幹部,才能真正吃到這波供應鏈升級紅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