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最新新聞
中市114學年度高中及國中校長會議登場 130位校長齊聚精進專業、共創優質教育
打造產業AI應用生態系 金屬中心展現AI試產線人才培訓成果
「台中市水湳機場原址區段徵收區」配餘地、「台中市第13期大慶市地重劃區」及「台中市第14期美和庄市地重劃區」抵費地公開標售 中市地政局歡迎踴躍投標
臺北雙語教育領航全國 明年度雙語校數將增至122所
因應關稅影響衝擊 中市勞工局提供穩定就業措施
114污水banner
1140707-0720-地價稅
1140721-0803-電子稅單
05.bann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S__48128050
墨新聞 MORE News > 生活 > 突破打詐法律困境 學者建議引入更具嚇阻力的刑罰
生活

突破打詐法律困境 學者建議引入更具嚇阻力的刑罰

黃 李舜
Last updated: 2025/03/25 16:04
黃 李舜
Share
8 Min Read
突破打詐法律困境 學者建議引入更具嚇阻力的刑罰
「台灣民間反詐騙協會」由刑事局和民間企業、媒體及公益團體共同發起。(圖/資料照片)
分享文章

記者黃李舜/台北報導

全球詐欺犯罪日益猖獗,台灣近年詐欺案數量與金額屢創新高,警政署統計,114年1、2月詐欺案件數每日400件,平均每日財損2.6億元,現行法律對詐欺犯刑罰多以有期徒刑或罰金為主。中華科技大學副校長李禮仲直言這樣的懲罰是否足以遏止犯罪?認為應該考慮引入更具嚇阻力的刑罰,例如新加坡的鞭刑,來打破現有法律桎梧,重塑反詐欺政策。

李禮仲投書指出,台灣當前反詐欺困境在於現行《刑法》第339條規範詐欺罪,最高可處5年有期徒刑,併科罰金。然而由於司法實務上量刑輕、緩刑多,甚至部分詐欺集團幕後主謀難以追查,使得詐欺犯罪的成本極低,誘使更多人鋌而走險。再者,詐欺案件的受害人往往難以追回損失,僅能無奈承受痛苦,這讓大眾對司法制度產生失望,甚至影響社會信任基礎。

中華科技大學副校長李禮仲。(圖片來源:中華科大新竹校區網頁)

李禮仲說,近期台灣反詐欺行動獲得社會力量支持,公私協力成立「台灣民間反詐騙協會」,協會主委許良源提出「打詐四箭」,包括推動跨黨派修法,提高詐欺罪刑責,甚至考慮納入新加坡「鞭刑」制度,顯示對詐騙犯罪的強硬態度。李禮仲說,新加坡鞭刑後鞭痕難以癒合,留下終生痕跡,這種身心雙重懲罰的設計,讓罪犯畏懼,也在社會層面形成強大震懾力,有助於預防犯罪。

李禮仲認為,借鏡新加坡經驗,將鞭刑作為針對詐欺犯罪的輔助刑罰,可能帶來以下效益,首先是提高犯罪成本,因鞭刑的生理痛苦與心理羞辱難以承受,能有效阻止犯罪念頭;再者打擊詐欺集團骨幹,對幕後指揮、操控詐欺集團的核心人物施加鞭刑,可增加集團內部的不安定性,削弱其運作能力;最後可提升社會信任感,公眾對詐欺案件的憤怒來自於「犯罪者代價過低」,若採取嚴厲措施,能讓社會感受到司法正義的落實,重建人民對法治的信任。

不過,李禮仲也坦承,儘管鞭刑可能帶來強大威懾力,但也觸及人權底線,引入鞭刑勢必引發國內外人權團體強烈反彈。此外,現行法律體系須大幅修訂,立法艱鉅還須考量執行細節,要謹慎評估。台灣社會對詐欺犯望治心切,期以亂世用重典回應各界期許,或許在尋求全民以鞭刑懲罰詐欺犯共識前,民氣可用,台灣民間反詐騙協會可以在現有法律框架,藉由立法尋求更有效的解決方案,並藉由宣導教育民眾免受詐欺,而非單靠嚴刑峻法來彌補司法的不足。

Previous Article 加速台中港貨櫃集散站無牌柴油車汰換 中市環保局規劃納入空維區管制對象 加速台中港貨櫃集散站無牌柴油車汰換 中市環保局規劃納入空維區管制對象
Next Article 檢搜花蓮縣府帶走11人 傅崐萁諷劇本都寫好 檢搜花蓮縣府帶走11人 傅崐萁諷劇本都寫好

近期消息

籲中央儘速恢復一般性補助款 盧市長:重建財政紀律與全國公務人員士氣
籲中央儘速恢復一般性補助款 盧市長:重建財政紀律與全國公務人員士氣
熱門
2025/08/14
郭智輝又失言!周春米怒嗆核三睦鄰費非特權
郭智輝又失言!周春米怒嗆核三睦鄰費非特權
熱門
2025/08/13
郭智輝談核三廠又失言 藍委怒轟道歉下台
郭智輝談核三廠又失言 藍委怒轟道歉下台
熱門
2025/08/13
陳明德:疊加關稅業者轉移不及 台灣產業危機
陳明德:疊加關稅業者轉移不及 台灣產業危機
熱門
2025/08/13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Copyright©MORE News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

為了帶給你更好的瀏覽體驗我們的網站中有使用Cookie,幫助我們改善網站的結構和行銷分析。如果你同意使用請點擊了解,我們會權利提供你更完善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