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撰文‧譚偉晟
供應半導體關鍵耗材的家登,去年營收、獲利皆創下新高,今年更可望接續成長力道。為何攜手材料廠耐特、乾燥設備廠科嶠,能讓家登繼續擴大與對手的差距?
從遭到勁敵美商英特格(Entegris)控告侵權而差點判賠近10億元,到如今營運持續成長,不僅成功拿下英特格的半壁江山,去年更以年度營收65.45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12.32元,寫下營收、獲利雙雙創歷史新高的紀錄,這,是台灣關鍵半導體耗材廠家登的逆轉勝。
「我們已經把英特格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都拿下了。」家登營運長暨副總經理沈恩年指出,家登的成長不只靠美中兩地半導體市場的強勁需求,還有市場上「唯一能提供完整先進封裝載具」的領先優勢,這成為家登今年營運將一路暢旺的底氣。
甩官司陰影 吃對手過半市占
只不過,家登能絕地重生,不僅是在法律攻防上的勝利。家登董事長邱銘乾的兩位合作夥伴——耐特科技材料董事長陳勲森、科嶠工業執行長吳明致,是家登在侵權官司谷底時的重要支柱,也是擺脫官司糾纏後,能從產品競爭力上反超對手的關鍵。
三家公司的合作模式,是耐特提供塑膠原料,交由家登射出成型,製作成用於半導體製程產線上的載具,如EUV(極紫外光)製程用的光罩傳送盒、晶圓傳送盒,以及應用在先進封裝的大型載具等;最後透過科嶠的清洗設備,讓載具達到符合晶圓廠規範的高潔淨度。
用合作模式打造從設計、製造、清洗一條龍的服務,家登在全球光罩盒市占率超過70%,若單看EUV應用的光罩盒,市占率更朝著90%邁進,狠甩英特格。然而,時間回到2021年,家登與英特格之間的侵權官司雖然和解,但私底下的攻防仍在持續,家登險些被逼得退出市場。
「有一天邱董跟我說,有興趣來我公司參訪。」回憶起2021年初在高爾夫球場的對話,陳勲森記憶猶新,過去家登與英特格有相同的塑膠原料供應商,但那家供應商受到英特格施壓,決定停止向家登供料,「當時家登的原料庫存可能只剩四到五個月。」他說,邱銘乾有著不能對大客戶停止出貨的壓力,得知耐特有製作塑膠原料後,便立刻提出合作邀約。
邱銘乾和陳勲森兩人都曾是中華民國全國創新創業總會「創業楷模」得獎者,又是多年高爾夫球友,陳勲森理解家登的困境,當下就決定出手相助,「做半導體材料有風險,但我覺得跟家登合作,會是很好的起點。」
陳勲森會這麼說,是因為曾在轉型過程重跌一跤、慘賠逾三億元。1988年成立的耐特,開發的塑膠原料被廣泛用於模型、行李箱、網通分享器等塑膠外殼,「大概在2000年,我決定投資航太,因為我們有航太大廠麥道(McDonnell Douglas,後併入波音)的認證。」但航太用塑膠原料花了4、5年始終沒有指標客戶下單,最終失敗收場。
但這次跨足半導體不同,因為有了家登當夥伴。為了再次轉型,陳勲森決心賭一把,砸下約6千萬元蓋潔淨室、設置新產線。他記得很清楚,歷經5個月初步開發後,家登所下的第一筆訂單,「300公斤的料,如果最終客戶、也就是晶圓廠的判定不符要求,家登是不會付錢的。」
(閱讀全文…https://btoday.cc/7czhss)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4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