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S14日報導/美國「對等關稅」掀起全球供應鏈重整風暴,半導體與電子零組件業現在恐怕也難豁免,面臨政策反覆帶來的高度不確定,企業從盤點產能到分散風險布局,正在尋求因應之道,來面對美方可能對泛半導體產品全面課稅的強硬立場。專家指出,這不只是關稅問題,更是地緣政治下,全球製造業重新洗牌的關鍵時刻。
志聖工業總經理梁又文說:「電子零組件業的下游,因為他們是輸美國的,所以說會在90天,在90天的豁免期間,想辦法趕快送過去。」
志聖工業總經理梁又文:「我們的直接客戶在海外設廠的,基本上幾乎沒有在美國都在東南亞,泰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這問題是很不大,那我們的客人他有沒有遇到,美國這件事情的影響,事實上心理影響一定是有的,因為他們一下是被課那麼多,好像被課那麼多,可是呢一下被豁免他要怎麼辦,他也不知道怎麼辦就只能等啦。」
DIGITIMES副總經理黃逸平:「原本以為是中國也是豁免,譬如說也是零關稅,後來發現說這個其實就是,這個芬太尼的就之前,連續加兩次10%的關稅,這些電子產品可能還是要繳20%的關稅,他們的商務部長然後就說,現在來說只是暫時豁免,但是其實他們在研議這個,屬於這種泛半導體關稅,就是把這個電子產品下游的電子產品,跟半導體這些都會納入是,廣義的半導體的關稅的範疇,美國仍然是鐵了心,要把半導體以及泛電子的供應鏈,要在美國去建立跟復興起來。」
半導體等電子科技產業難豁免,分析認為,在高關稅壓力下,產業轉移有三大主軸:包括「移出中國大陸」、「移入美國」及「中國自產」。
DIGITIMES副總經理黃逸平:「即便其它的東南亞國家,台灣、韓國、日本或墨西哥,即便將來會被課多高的關稅,都不會比中國大陸140幾%來得高,中國在美國高關稅底下的話,它的經濟成長本來是要靠外循環跟內循環,那過去這些年一直都是外循環來帶動,但現在出口的路被美國封得,越來越難靠出口來帶動它的成長,所以它勢必要靠內需來帶動它的成長。」
面對川普的變,專家認為,各廠商更應該以不變應萬變,而所謂的不變,指的就是分散風險。
中經院副研究員陳馨蕙:「在製造業大概會有五成,非製造業尤其是像半導體供應鏈,包括IC設計晶圓封測模組,大概有七成從2018年開始,陸續都有在做分散製造,開發次要供應商新增產線產能,但這些原因並不是因為他們的產能滿載,並不是因為景氣很好,第一個原因是要分散,它的一個地緣政治風險,不要集中在單一的市場,例如中國或是越南,第二個部分就是說,他們希望分散他的產品跟客戶的組成,我們過去會習慣幫單一一間公司,比如說iPhone或者HP,所有的營收都來自於它,但這幾年我們發現他的預測可能也不是很準,然後容易因為單一的地緣政治風險,而受到比較大的影響。」
摩根士丹利證券在最新的「大中華科技硬體產業」報告指出,對等關稅下,預估資訊科技產業,硬體產品的關稅成本,將高達500億美元,其中以蘋果供應鏈最脆弱。
關稅變數下,有誰能豁免嗎?產業鏈無法坐等定局,只能在不確定中,尋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