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雲報]特派記者王俊欽/桃園報導

去(2024)年0403大地震重創花蓮,不僅造成重大災損,也讓觀光成為最直接的受災產業。從交通中斷、旅客滯留、訂單取消,到旅遊信心下滑,花蓮在短短數月內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觀光危機。面對災害威脅持續存在,花蓮縣議員魏嘉賢近日呼籲,除了災前的防災演練與預警強化,更應全面思考災後的交通疏運、旅客應變與農特產品物流中斷等問題,建構能讓旅客「來得安心、走得安全」的完整應對體系。
花蓮地形狹長,長年面臨颱風、地震、豪雨、土石流、落石等複合性災害風險,交通一旦中斷,不僅影響地方居民,更嚴重衝擊觀光產業與農產品運輸。魏嘉賢表示,災害發生當下,若有大量觀光客滯留花蓮,是否能及時透過陸、海、空交通工具進行疏散?若農特產品因道路中斷無法外運,是否有冷鏈備援與中繼調度系統可用?這些都是現階段應立即盤點與強化的關鍵問題。

他指出,部分山區部落與村落在豪雨後常因道路中斷形成「孤島」,應預先規劃物資儲備、通訊備援與醫療直升機支援場地,避免災時孤立無援。
魏嘉賢進一步指出,花蓮觀光曾是全台重要的旅遊熱點,但在去年的災害中卻成為觀光的重災區,旅客信心受創。他強調:「如果我們能夠強化相關應變措施,讓旅客在災害來臨時仍然知道自己在哪裡、該怎麼辦、能怎麼安全地回家,那麼他們會願意再回來,甚至願意告訴朋友:花蓮是一個雖然有災難風險,卻能夠妥善應對、令人安心的地方。」

為此,他提出五點建議:
1. 建立花蓮觀光災時應變標準作業流程(SOP),明定疏運、安置與多語訊息機制。
2. 強化海陸空交通整合調度平台,確保災時有替代運輸方案。
3. 發展花蓮災時農產物流中繼系統,避免產地滯銷與損失。
4. 建構偏鄉與部落的避難、通訊、醫療與物流備援計畫。
5. 推動智慧災害資訊整合平台,提升資訊即時性與透明度。
「觀光是花蓮的命脈,農業是花蓮的根本,我們不能在災難來時手足無措,事後才補破網。」魏嘉賢呼籲縣府應加速跨局處協調與資源整合,以提升整體應變效率。他也表示,未來將持續在議會監督與推動相關政策,為花蓮打造更安全、有韌性的家園。
這篇文章 魏嘉賢議員關切災後應變機制 籲花蓮強化交通疏散與觀光應急配套 最早出現於 台灣新聞雲報。
The post 魏嘉賢議員關切災後應變機制 籲花蓮強化交通疏散與觀光應急配套 first appeared on 崛起新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