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最新新聞
盧秀燕、蔣萬安等藍白首長 嗆綠爭補助
第三類半導體成焦點 億光電子布局高效能應用
師資教材全面升級 ! 百瀚智能教育「學習顧問」雙語素養同步強化
警察大白熊現身棒球場 攜手統一獅舉辦反詐主題日
「吉•野餐」第三屆登場 吉安美味再掀話題
165打詐儀錶版FOR墨新聞
979582
114污水banner
1140707-0720-地價稅
1140721-0803-電子稅單
05.bann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S__48128050
墨新聞 MORE News > 合作媒體 > 奪海上霸權?川普對中國船舶徵收港口費 美中對抗再闢新局
合作媒體

奪海上霸權?川普對中國船舶徵收港口費 美中對抗再闢新局

商傳媒
Last updated: 2025/04/18 18:26
商傳媒
Share
7 Min Read
奪海上霸權?川普對中國船舶徵收港口費 美中對抗再闢新局
分享文章

奪海上霸權?川普對中國船舶徵收港口費 美中對抗再闢新局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美中貿易戰再開新局,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宣布,將對中國擁有與營運船舶課徵高額港口費、中國承造但非中國營運商的船舶則課較低費用。綜合外媒分析,川普想藉此抗衡中國在全球造船業的主導地位,並試圖振興美國本土造船產業。此舉也被視為美中對抗的新戰線,可能進一步推升全球航運成本與通膨壓力。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署刊登於《聯邦紀事》的公告顯示,新政策將於180天後開始實施,並採取階段式調整。新費用將根據每艘船的淨噸位(net tonnage)或每趟載運貨物數量進行徵收。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8日在例行記者會中強硬表態,批評此舉將「擾亂全球航運秩序,提升通膨風險,對美國自身經濟傷害更甚於他人」。林劍強調:「這些做法損人不利己,終將無法振興美國造船業」。

《路透》整理「港口費用」徵收具體方案如下:

  • 中國建造且中國擁有的船舶:每淨噸徵收50美元,之後每年調升30美元,連續三年。
  • 按貨櫃數計費方案:每個貨櫃收120美元,三年內調升至250美元。
  • 中國建造但非中國擁有的船舶:每淨噸收取18美元,年增5美元,為期三年。

據悉,此新規原本在2月初曾草擬過更高金額的版本,即每次靠港可能徵收高達150萬美元的金額,但遭航運業者強烈反彈後有所調整。

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指出:「船舶與航運對美國經濟安全至關重要,此政策將啟動美國造船業復甦,並釋出強烈需求訊號」。同時強調,此舉延續川普政府「製造業回流」的政策主軸。

對此政策,多數經濟學者與貿易界人士示警,美國對中國船舶與航運加徵費用,恐進一步推升全球運價與物流成本,並拖累全球供應鏈穩定,尤以亞洲至北美航線首當其衝。

美中關係新焦點:港口稅、關稅、礦產協議三線開打

目前川普政府已確定對中國製品總體徵收關稅達145%,北京當局則反擊對美貨品加徵125%關稅。除了港口徵稅政策,川普日前也表示將與烏克蘭簽署礦產協議,以確保美國獲取關鍵原料供應、同時降低對中依賴。

川普透露,雖不排除與中國繼續貿易談判,但也表明「關稅不能一味提高,會讓市場購買力受限」。一位知情人士向外媒表示,中國對談判仍持開放態度,但條件是「基於相互尊重、穩定與對等原則」,暗示美中重啟談判仍有一定難度。

Previous Article 樹木友善城市從台中起步!創全台之先舉辦修剪回訓 強化綠化專業 樹木友善城市從台中起步!創全台之先舉辦修剪回訓 強化綠化專業
Next Article 中華美術家美展開幕 4/15/至5/15南市府展出 中華美術家美展開幕 4/15/至5/15南市府展出

近期消息

盧秀燕、蔣萬安等藍白首長 嗆綠爭補助
盧秀燕、蔣萬安等藍白首長 嗆綠爭補助
熱門
2025/09/10
柯文哲交保 北檢提抗告 理由:接觸陳智菡、陳宥丞2證人 並向被告李文宗喊話 
柯文哲交保 北檢提抗告 理由:接觸陳智菡、陳宥丞2證人 並向被告李文宗喊話 
熱門
2025/09/09
郝龍斌:選國民黨主席有意願且在準備
郝龍斌:選國民黨主席有意願且在準備
熱門
2025/09/09
府:攻擊元首或污衊司法無助釐清事實 盼民眾黨勇敢面對
府:攻擊元首或污衊司法無助釐清事實 盼民眾黨勇敢面對
熱門
2025/09/09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Copyright©MORE News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

為了帶給你更好的瀏覽體驗我們的網站中有使用Cookie,幫助我們改善網站的結構和行銷分析。如果你同意使用請點擊了解,我們會權利提供你更完善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