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電/今天是五一勞動節,氣候先鋒者聯盟發起人、台電資深員工楊家法抗議民進黨政府錯誤的電力政策,號召台灣電力公司的員工上街頭。楊家法表示,政府口口聲聲說不缺電,但不缺電是白天不缺電,晚上可吃緊的,但官員不會告訴你。 楊家法自1984年加入台電,至今已有30年的工作經驗。 資料顯示,這三年挹注增資及撥補台電的金額已超過新台幣三千億;然而經濟部對外說法是台電這三年共虧損4200億,但如果把挹注及撥補還有資產重估這些美化手法去掉,這三年台電實質虧損超過5500億,也就是這三年平均一分鐘至賠32萬,簡直“睜眼賠錢,閉眼也賠錢!” 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楊家法受訪指出,今年的5月17日,核三廠的2號機將依法關閉,這將是台灣供電能力的巨大危機,也是台電公司財政的又一重擊。雖然經濟部與台電口口聲聲說電力尚可夠用,但我們看到的現象充滿矛盾,或至少呈現出來的就是電力異常吃緊。比如4月22日,當天大林5號機被發現併聯發電,就是當天的電力實在不夠,只能動用這座最老的緊急備用機組。 經濟部能源署對此曾表示,考量氣溫偏高,加上21日晚間興達3號機故障,為促進供電系統穩定,因此決定啟動大林5號緊急備用燃氣機組,屬正常穩定供電調度;另針對極端氣候頻繁、水情變化劇烈,自2023年起,在法規條件許可下,將尚未拆除的除役機組規劃轉為緊急備用電力設施。 ![]() 楊家法說:“氣溫偏高?4/22大約就28~32度吧? 這個溫度算極端氣候?就要開啟緊急備用機組? ” 他說,32度當然不成立,看法規:“環保署的解釋函說要有‘預估備轉容量6%以下’耶!台電那幾天的官網呈現的備轉容量是多少?14~22%!” 楊家法繼續說:“另外,興達電廠3、4號燃煤機組的角色也有點問題,這2座燃煤機組已逼近40年都準備除役,而目前都是沒有操作許可證的情況(台電把它轉為備用機組,備用機組這個名稱我過去從來沒有聽過,過去衹有緊急備用機組,也就是6%橘燈才能開的緊急備用機組。大家都在批評這種老舊燃煤機組是空染元兇,結果現在它們卻不能除役,這不就再次證明缺電了嗎?” 更嚴重的問題是政府的態度。當政府被產業界、民間團體,或是在野黨質疑台灣缺電困境時,他們總愛說:“為了永續環保、國際形象、台灣電力供應,我們必須投資太陽能與風力”。然而他們不知道(或者不在乎)這些再生能源不但對台灣的發電沒有什麼幫助,反而造成巨大的負擔”這裡所說的負擔,不但是電力系統上的問題,還是財政上的麻煩。 楊家法拿出數據表示,從2016年起,台灣大幅度的投資可再生能源,到了2024年,裝置容量已增至15.8吉瓦(GW),相當於總發電量的12%,然而台灣的發電品質卻沒有因此變得環保。根據《低碳力網站》的統計,台灣在2024年的排碳係數,竟是世界第160名,是非常糟糕的成績!而且這是嚴重的退步,以前台灣沒有那麼多光電與風電,碳排係數表現反而更好,原因就在於台灣排除核電,而核電一直都是最主要的的零碳排電力,但是台灣新增的可再生電力,不能彌補失去核電的缺口,結果就是“愈努力投資綠電,反而愈不環保”。 過於投資綠電的第二個壞處是缺電,楊家法的圖卡顯示,綠電有間歇性問題,說成白話就是受天候與時間影響,而發電的波動,使得電網需要更多輔助電力,這都增加了成本。 楊家法表示,綠電裝置容量大增,但綠電在夜尖峰供不上電,你家的電費正在為政客錯誤埋單! 楊家法說:“綠電新貴一個個吃的飽飽,因為他們拿到的是台電的‘保證收購’,所以綠電不管發電發多少,台電都必須吃下。” 楊家法接著說,然而,過多的再生能源湧入電網,會超過該地區系統容量上限,而台電依合約可以切斷綠電來保護系統,但只要台電這樣依合約切開一次,這些‘綠友友’發現要是會真的依合約來做,這樣會造成他們綠友友損失,於是他們會透過各種方法施壓要求台電再花更多錢來改善。”他透露“真的,我聽過中南部某超高壓變電所因此花了50億來改善,根本就是幫綠友友在鋪路。” 楊家法指出,經濟部要台電再拿5600億出來強化電網,如果仔細去看,裡頭有好多好多項目都是針對綠電占比過高的問題,為此要穩定電網,我自己估算現在風光占比每增加1%,台電得多花250億強化電網!賺錢是他們在賺,風險是我們一般用戶在擔,電費沒有少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