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意雯/高雄報導】 何文杞前輩畫家的老師是廖繼春與陳澄波,對何文杞前輩畫家很深的啟發,藝術創作,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架構格局,須具備強大的毅力和信念,創作過程上一路摸索與求變,無論任何困難險阻,失敗多少次,何文杞教授都能下定決心、堅持到底,悠游在繪畫的領域逾65年。
藝術家出版社執行的103年度「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共六冊已經出版。由文化部指導、國立台灣美術館策畫,分別介紹王壯為、許深州、李奇茂、楚戈、何文杞與蕭勤等,記錄台灣國寶級大師的生命歷程和作品,成為台灣藝術史的重要典範。1985年蕭勤歸台時曾造訪何文杞老師、並建立起多年的情誼。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為推崇及長期展出何文杞大師之畫作,在圖書館藝文中心設立何文杞美術館永久典藏。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藝文中心何文杞美術館典藏作品專集,2009 年 11 月典藏作品總目錄(捐獻 100 件) ,其中記錄何文杞老師油彩行情-100號(F)120*162CM價值300萬;50號(F) 80.5*114cm價值150萬;20號(F) 60.5*73 cm價值60萬;10號(F) 45.5*53cm價值30萬。何文杞老師水彩行情25號(P) 81*58.5cm價值50萬;15號(P) 46*63cm價值30萬;15號(P) 46*62cm價值30萬;10號(P) 39*54cm價值10萬;4號(F) 24*33cm價值10萬。何文杞畫家畢生貢獻故鄉屏東,除了擔任作育英才的教職,並致力於推動南台灣美術,提升台灣本土藝術文化水準,關懷家鄉的情愫感動人心。
屏東大學於2024年5月13日成立何文杞美術館,陳永森校長表示:何文杞老師遺孀捐出55幅何老師的作品,屏東大學成立何文杞美術館,這也是屏大藝文中心繼陳景容美術館、黃光男美術館之後,第三個成立的美術館,何老師是當代藝術家中十分頂尖卓越的一位畫家,屏東過往的人事地物都成為何老師創作的題材,因此何老師也是屏東之寶,更是屏東大學的傑出校友,屏大在館藏其畫作之後,會好好保存、推廣和研究。
何文杞的繪畫創作分期約為一、現代畫派研究期-創作風格包括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未來派、抽象主義及超現實主義,這個時期何老師用色大膽而強烈、追求原色的鮮明、頗具印象派、野獸派的畫風。二、鄉土回歸寫生期-如高屏溪下、高雄愛河、台南曾文溪、彰化大肚溪及鄉村寫生。三、鄉土取材創作期-如古厝、馬背、燕尾、窗門、農具特寫等,並以水牛、斗笠、百合花為台灣的精神象徵。四、原住民排灣族文化藝術的探索期。五、墾丁及花蓮的山海美景大自然環保自覺期。
何文杞先生透過油畫與水彩的繪畫方式表達對大自然的禮讚與感動,在台灣藝術與文化上深邃的探索。作品的架構、色彩、質感處理等技法純熟精湛,筆觸遒勁有力,靈活自在,對台灣這一塊養育他的土地,那份難以割捨的愛,是他繪畫中所呈現的生命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