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戰略專家指出「只要華府持續發出訊號表明『願意出兵護台』,那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就會延後實現統一的畢生目標」,並稱「台海戰爭將是1場災難,習近平為何要冒險將個人政治遺產與中共的未來賭在1次可能徹底失敗的武統行動上?」。
然而如今有3個變數影響走向、破壞台海平衡,首先:在川普的領導下,美國正失去威懾力,儘管川普與他的鷹派團隊強調「以實力實現和平」,但實際效果卻適得其反,貿易戰目前正在產生反效果,高達145%的關稅使美國耗盡全部力量,這使大部分亞洲國家對被捲入台海爭端感到更加不安。
第二:中國對台灣的戰略避免了孤注一擲的全面武力入侵,改為演練新的、更嚴厲的「灰色地帶」戰術,首當其衝的是利用中國大幅擴充的海岸防衛隊力量、對台灣海域的船隻進行臨時檢查,目標便是破壞台灣的主權,並讓台灣民眾懷疑美國是否有能力或願意在中國入侵時提供援助。
第三:台灣政治的長期失調,儘管很少台灣人願意成為共產黨統治的中國的一部分,但政治卻受到兩極化的嚴重影響,造成的僵局使台灣無法採取果斷措施增加國防預算、減少對進口能源的依賴或為危機做好準備。

資料照片

《經濟學人》提到「即使川普在貿易問題上讓步,這些因素也可能在台灣內部引發有害循環,如果美國削弱保衛台灣的承諾,台灣就可能失去抵抗的決心,如果台灣不做好自衛的準備,美國就不太可能提供援助,風險在於:這會導致中國不費一槍一彈就逐漸控制台灣」。
最後,《經濟學人》強調「確實,川普隨時可能選擇升級局勢,但為了避免與中國發生核戰,他可能會放棄台灣,或與中國達成協議,這意味著什麼?這對台灣民主來說將是場災難」,並稱「川普想要展現實力,他的保護主義和對盟友的強硬態度本應使美國變得強大,但卻削弱了美國保護台灣的能力,北京當局不會忽視這一矛盾,習近平過去可能認為他應該靜靜等候奪取台灣的時機,但他現在可能會想盡快採取行動,以免『錯失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