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秦毅君/高雄報導
每年四~九、十月之間,在美濃湖正是水雉繁殖的季節,在繁殖期宛如披著皇冠的金黃褐白羽色和長長尾羽,秀雅的長腿盈盈行於水上浮葉、姿態翩翩而有「凌波仙子」的美稱。水雉在台灣是留鳥,且被認為是瀕危物種。
▲美濃「護雉蓮盟」品牌啟動,共創農產保育雙贏。(圖片來源/美濃湖水雉棲地)
高雄美濃湖是台灣重要的生態資源,原本是羌子寮溪和太坑溪匯流而成之自然沼澤窪地,經漢人定居開墾後,便順地勢築湖蓄水,而後於日據時期改建為現代化水庫,讓原本一百公頃出頭的濕地縮減至二十一公頃左右,因水位加深,不但水雉失去棲息地,自然的濕地也逐漸失去過往原有的風貌與生態功能。
▲美濃湖中正亭美麗的視角。(圖片來源/施宇寬)
▲美濃水雉復育站。(圖片來源/黃淑玫)
水雉跟野蓮及其他水草或自然物種,曾廣布於台灣的平原湖沼,原本在美濃湖生活的水雉和野蓮,也正面臨消失危機。野蓮是台灣原生種,正式名叫龍骨瓣莕菜,早年廣泛分佈於台灣水田、池塘、濕地中,現今僅台灣高雄有零星野生族群,其餘皆為人工培植。野蓮成了野外瀕危的水草,但美濃人發揮生態智慧,將其轉為四季均可上桌的經濟作物,其長長的嫩莖爽脆可食,因味道鮮甜、美味可口,成為每逢出遊必點的台灣料理熱炒之一。
▲美濃地區的野蓮,其長長的嫩莖爽脆可食。(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野蓮田上的雜草空心蓮子草意外地成為「野蓮鳥」的築巢好所在。(圖片來源/黃淑玫)
早年作為蓄水的美濃湖埤塘本來有大量野蓮生長,於1980年代因湖水優養化而一度瀕臨滅絕,後因農民鍾華振移植復育而倖存。野蓮為水生植物,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均可栽培,但供給的水源必須為乾淨且無污染,現在不但是美濃當地有名的客家野菜與經濟作物,野蓮田更成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水雉的家。
▲「美濃湖水雉棲地」保育體驗。(圖片來源/蘇莉玲)
在美濃湖周遭種植野蓮的農民,反而是最早做保育野蓮工作的,隨著推廣水雉的復育,農民和水雉及野蓮之間的協調共存,考驗著農民和復育工作者的智慧。高雄鳥會期待成為友善農產、消費者、農民之間的採購橋樑,現已推出「護雉蓮盟」專屬的宅配,更多美濃的水雉保育紀錄歡迎加入「美濃湖水雉棲地」Facebook公開社團(facebook.com/groups/mljca/),也可於高雄市野鳥學會官網(https://neti.cc/BOMgmo0)下單訂購,並了解更多南台灣關注物種。#
野蓮料理參考:
1.清炒野蓮,食材:野蓮、豆腐乳、菌絲。野蓮洗淨後切段,薑切絲。熱油鍋爆香薑絲。加入野蓮、豆腐乳(或鹽巴)及些許水,大火迅速翻炒幾下即可起鍋。(野蓮不宜久炒,才能保持鮮脆口感。)
2.野蓮野菇烘蛋,食材:野蓮、鴻嘻菇、彩椒、雞蛋蒜頭、鹽巴、黑胡椒。野蓮洗淨後切段;鴻禧菇去蒂頭,掰成小朵;彩椒切丁;棘頭切末。下油鍋,放入鴻福菇、彩椒丁、蒜末炒香備用。打四顆雞蛋,加入鹽巴、黑胡椒及些許水拌勻,再加入野蓮,將所有食材攪拌均勻。作法一:平底鍋倒油熱鋼,中小火加熱,倒入蛋液,蓋上鍋蓋燜煎5分鐘至表面金黃,利用盤子倒扣協助翻面,反面再煎1-2分鐘即可完成。作法二:蛋液倒入烤盤,放進220度烤箱烘烤10分鐘即可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