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文隆/金門報導
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金門縣服務站為迎接端午佳節到來,於5月24日舉辦的家庭教育暨居停留法律宣導課程,結合傳承傳統文化與金門特色元素,特別邀請浯作工作室教導新住民手作鱟造型香包。
結合節慶習俗和創意手作,在製作香包的過程了解端午節的文化及認識鱟的生態環境教育;同時結合衛生局宣導長照2.0服務。
浯作工作室創辦人張芝綾表示,「浯」代表金門浯島,「作」是製作帶有金門特有文化的手作產品,希望讓更多人了解金門在地文化。端午節香包具有驅邪避災與祝福平安之意義,並用金門特有的生物「鱟」作為香包造型。
鱟有活化石之稱,一生只有單一配偶,形影不離又稱夫妻魚,由於環境汙染及棲地破壞,鱟在臺灣本島幾乎絕跡,只剩金門尚能見到鱟。
越南新住民阿秋說:「在我們國家從未看過鱟這種生物,來到金門才知道,金門真是塊寶地,此外,透過參加這次活動,讓我認識與越南習俗不同的臺灣端午節」。
金門縣服務站站主任鄭明昌表示,希望透過結合在地文化的活動,讓新住民能更認識我國傳統節慶,並讓新二代在手作中學習傳統與重視生態環境教育。
提醒端午節的粽子食材之中含有豬肉,為防範非洲豬瘟傳染,千萬勿從國外帶入或寄送含有豬肉的郵包入國,以免受到重罰。
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金門縣服務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