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最新新聞
新北社會局解佩芳、八里愛心徐麒晏 分獲新北模範公務員、績優人員表揚 
新北市府表揚模範公務人員暨績優人員 侯友宜感謝同仁辛勤付出
寶美公司已完成高美濕地遊客中心漏水修復工程 繼續提供遊客完善優質休閑體驗
薪資提升!基隆全力支持托育人員 確保育兒品質
基隆市府強化跨機關防制人口販運 培訓前線人員提升識詐應對力
1140707-0720-地價稅
1140721-0803-電子稅單
05.bann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S__48128050
墨新聞 MORE News > 合作媒體 > 相隔 51 年後再相見,臺博館「臺灣有犀」特展重現史前傳奇
合作媒體

相隔 51 年後再相見,臺博館「臺灣有犀」特展重現史前傳奇

樂聯網
Last updated: 2025/07/01 16:17
樂聯網
Share
7 Min Read
相隔 51 年後再相見,臺博館「臺灣有犀」特展重現史前傳奇
分享文章

國立臺灣博物館即日起推出「臺灣有犀」特展,集結國內外多件珍貴化石,重現 51 年前首次展出臺灣犀牛化石的歷史時刻。本次展覽由國立臺灣博物館主辦,攜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臺南市立博物館左鎮化石園區合辦,即日起至 115 年 5 月 31 日於臺博館本館展出。策展團隊以 1974 年的展覽與早坂犀牛的發現為起點,融合舊照片、剪報與新近研究成果,邀請觀眾穿越時光隧道,一窺史前巨獸曾經在臺灣土地上奔馳的壯闊景象。

臺灣有犀特展重現50年前經典特展。(圖/臺博館提供)

在6月27日的開幕典禮中,臺博館館長陳登欽特別感謝歷代研究者與地方居民的努力,讓珍貴化石能完整保存。他指出,展覽設計強調觀眾與展品的近距離互動,兼顧教育意義與展示品質,也呼籲觀眾共同維護文物,尊重歷史痕跡。陳館長更邀請曾於 1974 年參觀過「二百萬年前犀牛化石復原展覽」的民眾分享珍貴影像與文字紀錄,讓臺博館得以延續屬於全民的回憶與故事。

特展中最具話題的是一枚曾被國際研究團隊遺漏、後來意外在臺灣大學標本庫房中尋獲的犀牛牙齒化石。臺大博物館群地質標本館館長李寄嵎分享,這枚化石讓跨世代的研究再次串聯,見證從 1940 年代早坂一郎首次記錄,到 1972 年臺博館團隊的發掘,再到 2022 年國際研究重新將「早坂犀牛」歸為臺灣特有種「早坂島犀」的珍貴歷程。開幕現場更邀請到 50 年前在菜寮溪發現化石的陳世明先生親自與標本「再會」,他驚喜回憶當時並未意識到化石的重要價值,沒想到能完整保存至今。

展覽集結來自全球的珍貴化石及現生標本,包含美國3000萬與2500萬年前的漸新世「內布拉斯跑犀」、「王雷獸」等。(圖/臺博館提供)

除了聚焦臺灣犀牛,本次展覽還囊括多件來自世界各地的重要化石,包括美國漸新世的「內布拉斯跑犀」與「王雷獸」、中國甘肅的平齒三趾馬與安氏大唇犀頭骨,以及俄羅斯腔齒犀等,並搭配現生白犀牛與馬的骨骼標本,共同呈現哺乳動物的演化與多樣性。策展單位表示,本次可謂近年臺灣化石展出最完整的一次,對熱愛古生物的民眾來說是難得的機會,也期望透過展覽讓更多人重新認識這段深藏於地層與記憶中的「臺灣犀牛傳奇」。

分享此文:

  • 按一下以分享至 Facebook(在新視窗中開啟) Facebook
  • 按一下即可分享至 X(在新視窗中開啟) X

請按讚:

喜歡 正在載入...
Previous Article 一卡通 iPASS MONEY APP 搶先開放客家幣登記 再抽最高 1,100 元好康 一卡通 iPASS MONEY APP 搶先開放客家幣登記 再抽最高 1,100 元好康
Next Article 「數位掌中寶」走入花蓮紅葉部落,原民長者熱情參與數位學習 「數位掌中寶」走入花蓮紅葉部落,原民長者熱情參與數位學習

近期消息

彭振聲妻跳樓輕生 民眾黨:支持捍衛清白
彭振聲妻跳樓輕生 民眾黨:支持捍衛清白
熱門
2025/07/01
彭振聲出庭突接妻輕生噩耗 痛哭大駡檢察官良心在哪 高喊”怎麼會生在這個國家”
彭振聲出庭突接妻輕生噩耗 痛哭大駡檢察官良心在哪 高喊”怎麼會生在這個國家”
熱門
2025/07/01
鄭麗文還原修憲經過 狠批賴清德是大草包
鄭麗文還原修憲經過 狠批賴清德是大草包
熱門
2025/07/01
蔡英文缺席全代會 藍委曝賴清德“眾叛親離”劇本
蔡英文缺席全代會 藍委曝賴清德“眾叛親離”劇本
熱門
2025/07/01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Copyright©MORE News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

%d
    為了帶給你更好的瀏覽體驗我們的網站中有使用Cookie,幫助我們改善網站的結構和行銷分析。如果你同意使用請點擊了解,我們會權利提供你更完善的服務!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