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何文勝 陳子翔/台北報導
隨著暑假來臨,青少年網路使用時間暴增,已成為詐騙集團「高度鎖定」的族群。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今(1)日指出,近期青少年遭詐案件明顯升溫,特別以「網購詐騙」、「假買家詐騙」及「虛擬遊戲詐騙」三類最為猖獗,其中高中生更是首當其衝,防詐刻不容緩!
刑事警察大隊大隊長盧俊宏說明,依據114年6月詐騙案件分析,16至17歲青少年受害比例高達近五成,其中「網購類詐騙」達30件之多;而平均財損最高的,則是「假買家詐騙」,平均損失高達新臺幣5萬元。
其中一名年僅16歲的陳姓女高中生,日前在Facebook上販售二手書時慘遭詐騙。對方冒充買家表示欲以「交貨便」交易,並提供連結要求進行資料填寫。女學生數度操作失敗後,轉向「網頁客服」求助,不料「客服」以尚未開通金流服務為由,誘導她前往超商購買Apple點數卡進行所謂「金流驗證」。最終共損失逾7萬元,直到家人發現異狀並報警才驚覺受騙。
李西河局長特別提醒青少年及家長,務必警惕以下三大高風險警訊:
1. 陌生帳號要求私下交易,特別是在社群平台上出現「加LINE」、「點連結」、「私訊我」等話術。
2. 「限時」、「熱門」、「出清」等誘購字眼極具危險性,應提高警覺,勿輕易點擊不明連結。
3. 求職、交友慎選對象,切勿隨意透露個人帳號、身分證件或金融資訊。
警方呼籲,青少年一旦接觸可疑訊息,應立即向家長、師長或165反詐騙專線查證,避免落入陷阱。家長也應加強與孩子的對話與關心,掌握孩子的網路使用情況。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將持續透過校園宣導、社群預警、跨局處合作等方式,建構青少年「識詐免疫力」,同步推播最新詐騙手法,提高全民防詐警覺。
最後提醒,「不輕信、不匯款、先查證」是防詐三原則,也是守護家人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唯有全民共同參與,才能真正築起全民防詐的堅固防線。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經濟犯罪偵查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