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最新新聞
伊諾innodanc:運動教育的創新典範 將學習送到家中
加熱菸審查遲未定案 民眾投書批政府裝睡 助長黑市
童心獻畫 關公彩繪祈福賀聖誕 高雄岡山「警悟禪寺」徵件中!
暑假限定奢華升級!王品3燒肉加價189元爽吃A5日本和牛
i臺灣2.0計畫-2025嘉義雙潭星光路跑
1140707-0720-地價稅
1140721-0803-電子稅單
05.bann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S__48128050
墨新聞 MORE News > 合作媒體 > 議員魏嘉賢 :善用山海資源 讓孩子在自然中學會生活 學會成長
合作媒體

議員魏嘉賢 :善用山海資源 讓孩子在自然中學會生活 學會成長

崛起新傳媒
Last updated: 2025/07/02 18:05
崛起新傳媒
Share
7 Min Read
議員魏嘉賢 :善用山海資源 讓孩子在自然中學會生活 學會成長
分享文章

議員魏嘉賢 :善用山海資源 讓孩子在自然中學會生活 學會成長

[台灣新聞雲報]記者王俊欽/花蓮報導

花蓮得天獨厚,有壯闊的山、有豐饒的海,也有多元的文化。這些資源不只是觀光資產,更是教育的寶藏。若能善用花蓮本地的地理與文化特色,將大自然與生活結合到課堂中,孩子會學得更快、更深,也更有感。

花蓮縣議員魏嘉賢指出,花蓮的特色教育可以從三個方向來發展:

一、山林學校課程
像太魯閣、秀林這些地區,擁有豐富的原民文化與山林資源。魏嘉賢議員建議,學校可以設計戶外課程,帶孩子實地走進山裡,學習辨認植物、觀察野生動物,甚至請部落耆老教導傳統的山林知識。這些都是課本上學不到的寶貴經驗。

二、海洋教育基地
花蓮東海岸如鹽寮、豐濱等地,有深厚的海洋文化。魏嘉賢認為,可以在這些地區設立教學基地,帶孩子學習認識潮間帶、研究海藻,甚至體驗漁民的傳統捕魚方式。讓孩子從小就和大海建立連結,學會敬畏、保護海洋。

三、永續小學校園
談到永續,魏嘉賢說:「不需要等到長大後才學環保,從小就在校園裡實踐才最實在。」他建議可以在學校設置太陽能板、雨水回收系統,甚至讓學生自己種菜、照顧校園農園,讓永續不只是理念,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攜手企業與學界,教育資源共創共學
魏嘉賢議員進一步指出,除了學校本身的努力,也可以邀請民間企業與學研機構一起投入。例如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在教育與環境議題上長期有深耕經驗,可望提供設備、課程設計甚至師資支援;慈濟基金會也能結合其志工力量與環保理念,與學校推動永續校園。

在地的大學資源同樣寶貴。魏嘉賢議員建議可與東華大學、慈濟大學相關教育、自然科學與永續發展等學系合作,讓學生有機會參與教案設計、社區教學與課堂互動,形成一種「大手牽小手」的教學模式,不只帶動校園學習,也活絡社區教育能量。

魏嘉賢議員強調:「教育如果只是考試和書本,會少了一點味道;但如果能從山林、海洋和生活中學習,再加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那孩子會學到真正的能力與價值。」

他呼籲整合花蓮在地與外部資源,讓特色教育一步一腳印地落地,讓每個孩子都能從自己的家鄉找找到未來的方向。

這篇文章 議員魏嘉賢 :善用山海資源 讓孩子在自然中學會生活 學會成長 最早出現於 台灣新聞雲報。

分享此文:

  • 按一下以分享至 Facebook(在新視窗中開啟) Facebook
  • 按一下即可分享至 X(在新視窗中開啟) X

請按讚:

喜歡 正在載入...
Previous Article 臺東縣政府1日夜間聯合稽查欣豐食品豆腐工廠 水質超標將裁罰並要求改善 共同守護環境 臺東縣政府1日夜間聯合稽查欣豐食品豆腐工廠 水質超標將裁罰並要求改善 共同守護環境
Next Article 永然法律基金會偕同嘉義同鄉會 法律素養從青年扎根 激發嘉義學子法治意識 永然法律基金會偕同嘉義同鄉會 法律素養從青年扎根 激發嘉義學子法治意識

近期消息

藍推幹話撲克牌反罷 賴清德、柯建銘是鬼牌
藍推幹話撲克牌反罷 賴清德、柯建銘是鬼牌
熱門
2025/07/03
彭振聲妻身亡 韓國瑜:望司法正義善待人民 維謢最重要的一道防線
彭振聲妻身亡 韓國瑜:望司法正義善待人民 維謢最重要的一道防線
熱門
2025/07/03
黃國昌:官逼民死 感謝韓國瑜正義之聲
黃國昌:官逼民死 感謝韓國瑜正義之聲
熱門
2025/07/03
標一年吃兩年 黃國昌控官方圖利特定媒體
標一年吃兩年 黃國昌控官方圖利特定媒體
熱門
2025/07/03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Copyright©MORE News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

%d
    為了帶給你更好的瀏覽體驗我們的網站中有使用Cookie,幫助我們改善網站的結構和行銷分析。如果你同意使用請點擊了解,我們會權利提供你更完善的服務!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