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迎戰AI時代浪潮,嘉義市政府主動對接中央政策,加速推動AI治理行動佈局。因應行政院於114年7月通過「AI新十大建設推動方案」草案,嘉義市隨即啟動跨域觀摩與學習行動,提前為智慧應用部署與城市治理升級做好準備。此次見學活動由智慧科技處處長楊張建南率隊,偕同工務處、教育處、都市發展處、智慧科技處、觀光新聞處、交通處、行政處、建設處、環保局、文化局、警察局、消防局及衛生局等13個局處同仁於8月22日前往臺南市,聚焦「AI智慧城市治理」主題,參訪標竿應用場域並與產業單位深入對談,了解AI在城市治理各面向的實務應用,為後續推動AI政策與智慧服務落地,精進市政團隊跨域行動能量。

智慧科技處處長楊張建南表示,黃敏惠市長常常提及,嘉義市擁有適中的城市尺度與人口密度,以及高素質的市民,成為一個適合新科技「實驗、實踐、實現」的智慧場域。此次參訪標竿機關與應用場域,不僅是學習,更是為嘉義市未來全面導入AI治理所進行的前導演練。

楊張建南進一步指出,透過跨域觀摩與產業對談,市府將強化內部同仁對AI技術趨勢的掌握與應用想像,並積極擘劃跨局處整合行動,讓AI不只停留在科技展示,而是成為提升市政效率、完善公共服務、讓市民有感的實質力量。這也是嘉義市對接「AI新十大建設」政策藍圖的第一步,更是向智慧治理核心城市邁進的重要行動宣示。

此次交流聚焦於AI驅動的數位轉型實務應用,特別深度研究綠能、防災、觀光與健康照護等公共服務場域的落地案例,學習臺南市在數位治理與AI導入方面的具體作法與推動策略。參訪標竿場域包括:隆田文化資產教育園區「生成式AI沉浸體驗」、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綠能生活社區與光儲整合平台」、藍晒圖文創園區「5G智慧杆應用場域」、南區衛生所「健康共照雲照護平台」,以及永康水資源中心「智慧水務系統」。這些案例體現臺南市如何運用AI與智慧科技,全面優化城市運作效率、鞏固公共安全機制,並促進產業與在地資源的整合發展,給予嘉義市在推動智慧治理與技術落地過程中可即時借鏡的寶貴經驗。

其中,隆田文化資產教育園區結合生成式AI與文化教育,提出文化資產活化的嶄新視角,為嘉義市未來推動在地場域再生與文化觀光融合,提供明確應用參考;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展示智慧建築與綠能整合的實際成果,對市民中心北棟大樓及後續城市建設工程,具有高度借鑑價值。嘉義市府亦期盼藉由此次交流,深化城市治理中「永續、AI、便民」三大核心元素的整合力,推動空間規劃與公共服務從基礎建設走向創新示範,為建構全齡共享,世代宜居的智慧城市環境建立堅實基礎。
嘉義市政府持續以創新思維推動智慧治理,累積多項具體成果。市府團隊已連續三年榮獲「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從2023年警察局的「嘉e智能巡線決策系統」、2024年的「雲端圖資串聯交通事故處理、分析與改善」,到2025年觀光新聞處的「AI人形辨識大聲公救人」,展現跨局處協力創新的治理能量。今年更以警察局「SDG11 安全永續AI智能巡警」方案,榮獲「第五屆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金級」肯定,突顯嘉義市在公共安全與永續治理領域的前瞻布局。同時,今年亦有兩項AI應用方案入選《財訊》雙週刊「2025智慧城市關鍵報告」,分別聚焦高齡照護與景區安全兩大面向,呈現嘉義市在AI技術導入與智慧服務落地上的多元應用成果,進一步奠定城市韌性與數位治理的關鍵競爭力。
智慧科技處表示,AI治理以人為本,強調的並非技術本身的炫目性,而在於能否精準回應市民需求,推動政策更即時、服務更貼近、民眾更有感。此次跨域見學行動,不僅彰顯嘉義市主動迎戰AI時代的政策魄力,也為未來全面導入智慧治理樹立實戰基礎。面對中央「AI新十大建設」推動契機,嘉義市已做好準備,從跨局處整合、產業鏈接到技術部署,全面啟動。市府團隊將持續以行動證明,小城市一樣有大格局,不只跟上,更要領先,在「AI新十大建設」中跑在前線,打造大南方AI示範城,寫下屬於嘉義市的AI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