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道德經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莫之能先。其無以易之。
註解:
水能淬鐵不可易也。
以靈修觀點解說:
天道柔弱而超於水,水能浸潤鐵,而天道亦能滋潤萬物成長永不變更。
道主開示:
這一句是說,天道是被 道本體所化出太極而判分出來,因此柔弱超越於水。
因為水是萬物中之一,而萬物生長在天地之後;由此,天道柔弱超乎於水。水的性質柔弱而能穿透鐵,天道也能夠滋潤萬物成長,永遠不變更。
由此可見,我們從水的柔弱即可體悟出天道也是柔弱;而天道比水還高層次,因而天道柔弱超越於水的柔弱。
故柔勝剛。弱之勝強。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註解:
陰能消陽,柔能勝強,天下少有知者,少有行者。
以靈修觀點解說:
因此陰能熔合陽,柔弱能勝剛強,此眞理天下之人很少知道的,亦很少人能體悟。
道主開示:
這一句是說,因此,太極中之陰能融合陽,形成滾動現象;由此,柔弱能勝剛強。也就是說,靜能勝動。在修道中,人身外表是靜,而內在元神以動態在作功;內動外靜,合成太極。
因此,身體之靜能勝過凡俗上一切動態之景象,也就形成修道之人不被凡俗上的動態現象所誘惑。
這種眞理天下之人很少知道的,也很少人能夠體悟出其中的妙處,只有修道之人才知道,以及體悟。
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正言若反。
註解:
國之艱難諸侯嘗之,天下多難唯王治之,是謂爲政之道。
以靈修觀點解說:
當國家遇到危難之際,則諸侯必須以柔弱感化之方式治理,方可達到太平。天下遇到災難唯有王者以天道之眞理而治之,方可達到消災撫民,此方法可說是爲政之道。
道主開示:
這一句是說,當治理天下之人遇到災難來臨的時候,必須要以修道方式去消除,才可達到太平或是清靜。
天下遇到災難,唯有修道治理國家之人,才能以天道眞理而治之,才可達到消災安撫人民。
這種方法可說是治理國家之道,也可以說是萬事必須以修道方式治理,才可以達到太平以及清淨。
〔本章要旨〕
順道而行,自然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