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最新新聞
奇軒 Tricking 首登大銀幕挑戰「狠殺手」祝福同劇組 Lulu 黃路梓茵和陳漢典喜訊幸福美滿
2025台灣設計展亮點活動 潮派鹿港音樂祭盛大登場 TRASH 首度回家鄉演出
江國賓驚險動手術後火速進組 自掏腰包訂製日系造型
KIRE 凱爾攜巡演二度襲英 打造「激情擂台」把舞台變健身房
第六季直飛瑞士開場 黃金組合加碼李玖哲 賴雅妍
165打詐儀錶版FOR墨新聞
979582
114污水banner
1140707-0720-地價稅
1140721-0803-電子稅單
05.bann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S__48128050
墨新聞 MORE News > 合作媒體 > 中國汽車供過於求 新車大降價、假「二手車」出口頻傳
合作媒體

中國汽車供過於求 新車大降價、假「二手車」出口頻傳

商傳媒
Last updated: 2025/09/17 18:05
商傳媒
Share
7 Min Read
中國汽車供過於求 新車大降價、假「二手車」出口頻傳
中國汽車供過於求 新車大降價、假「二手車」出口頻傳
分享文章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根據《路透》調查,中國汽車工業長年受政府政策推動,目標鎖定稱霸全球汽車與電動車(EV)龍頭寶座;如今卻飽受「產能過剩」反噬,導致中國車市利潤難求,出現諸多車商、經銷商不得不透過「虛售」手法支撐帳面銷售,例如:將新車登記保險後冒充「二手車」出口,或以超低折扣賤價拋售。

中國電動車價格「殺到見骨」、大約人民幣7萬元(約1萬美元)即可入手,相較美國市場動輒3.5萬美元起跳,形成巨大落差;由於經銷商庫存堆積,許多車商選擇「虧本賣車」以換取車廠返利,甚至寧願將新車拍賣或報廢。據8月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調查顯示,目前僅約三成經銷商維持獲利。

中國汽車產業佔GDP近一成,早在2009年,中國當局即砸下鉅額補貼推廣新能源車,2017年更提出「2025年產3,500萬輛」藍圖。地方政府爭相提供廉價土地、補助吸引車廠落戶,進而造成「一省一車廠」現象。最終結果演變成:2024年全中國汽車實際產能超過6,000萬輛,遠高於同期2,750萬輛的實際產量。

這種「以產定銷」的模式,讓中國經銷商被迫大量進貨,再透過直播平台或灰市低價銷售。例如在抖音號稱四川最大零里程「二手車」商,主打每逢季末有大量新車出清,甚至以人民幣10萬元不到出售GM雪佛蘭Malibu。

專家示警,中國汽車產業正陷入嚴重「內捲」:車廠為了維持現金流,即便虧損也要繼續生產,地方政府則因稅收與就業壓力繼續撐場。會議委員會中國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指出,這種互相強化的模式可能拖垮市場,重演房地產與太陽能產業的崩盤路徑。

外界預估,中國129家新能源車品牌中,至2030年僅剩15家具備財務存活力。小鵬汽車創辦人何小鵬甚至斷言,若要生存,各家車企到2030年必須年銷300萬輛以上,否則必被淘汰。

中國車市「割喉戰」邁向第三年,外資品牌在中國市佔率已從2020年的62%腰斬至今年前七月的31%。歐洲對廉價中國車湧入深感憂慮,美國則幾乎全面封殺中國汽車進口,理由包括國安與不公平競爭。

在中國當地,汽車墓園與法拍車場景日益常見:成千上萬輛未曾上路的新車被拍賣、閒置,甚至淪為直播「秒殺價」商品。中國官方已於今夏表態,將嚴防電動車與光伏產業的惡性價格戰;但專家普遍認為,在地方政府與就業壓力下,真正的「產業出清」恐需歷經多年才會到來。


Previous Article 中市環保局長親率隊現勘中火燃氣機組 要求台電全面停機嚴格檢查 中市環保局長親率隊現勘中火燃氣機組 要求台電全面停機嚴格檢查
Next Article 長勤工會理監事改選爆黑箱 桃園勞動局:選舉無效 長勤工會理監事改選爆黑箱 桃園勞動局:選舉無效

近期消息

邱義仁出馬操盤 民進黨縣市長提名農曆年前完成
邱義仁出馬操盤 民進黨縣市長提名農曆年前完成
熱門
2025/09/17
徐國勇否認台灣光復節 國民黨轟曲解歷史
徐國勇否認台灣光復節 國民黨轟曲解歷史
熱門
2025/09/17
黨主席選舉辦辯論會?國民黨:依參選者共識
黨主席選舉辦辯論會?國民黨:依參選者共識
熱門
2025/09/17
藍推萊爾校長紓壓球5分鐘完售 網友哀嚎
藍推萊爾校長紓壓球5分鐘完售 網友哀嚎
熱門
2025/09/17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Copyright©MORE News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

為了帶給你更好的瀏覽體驗我們的網站中有使用Cookie,幫助我們改善網站的結構和行銷分析。如果你同意使用請點擊了解,我們會權利提供你更完善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