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最新新聞
綠色新政破局 碳稅成世紀騙局?
第16屆金音創作獎入圍名單揭曉 共4052件作品參賽 112件作品角逐21個獎項
北市推動女性自我照顧元年 年度成果發表展現「好好過日子」行動力
川普與習近平通話談TikTok案 熱線議題還包括輝達、關稅休戰等 美英簽「科技繁榮協議」
國家防災日 北市校園同步演練強化師生防災應變能力
165打詐儀錶版FOR墨新聞
979582
114污水banner
1140707-0720-地價稅
1140721-0803-電子稅單
05.bann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S__48128050
墨新聞 MORE News > 文教 > 國家防災日 北市校園同步演練強化師生防災應變能力
文教

國家防災日 北市校園同步演練強化師生防災應變能力

鄭 富鈺
Last updated: 2025/09/19 20:05
鄭 富鈺
Share
10 Min Read
國家防災日 北市校園同步演練強化師生防災應變能力
模擬震度5強來襲!北市首辦大量傷患救護演練,師生化身救援隊、無人機巡檢校園, 強化校園防災實戰力。
分享文章

臺北市各級學校於9月19日配合「國家防災日」同步舉行地震避難掩護疏散演練。教育局副局長鄧進權特別前往萬芳高中視導,見證師生展現災害應變與急救處理的能量,並強調防災教育是保障校園安全、降低災害損失的重要關鍵。近日世界各地災害頻傳,再次提醒民眾災害風險無所不在,防災教育必須從小扎根、刻不容緩。

教育局副局長鄧進權特別前往萬芳高中視導,見證師生展現災害應變與急救處理的能量,並強調防災教育是保障校園安全、降低災害損失的重要關鍵。

今年因應行政院設定的演練情境,模擬臺北市將遭受震度5強地震衝擊,導致牆磚剝落與人員受傷,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首度在高中導入「大量傷患救護演練」,透過實境模擬災害現場,教師進行檢傷分類與初步救護,學生協助搬運傷患,並運用無人機巡檢校園,即時確認建築物與人員安全,透過現代科技進行「快速判斷與即時應變」,體現科技結合防災的力量。

教育局首度在高中導入「大量傷患救護演練」,透過實境模擬災害現場,教師進行檢傷分類與初步救護,學生協助搬運傷患。

此創新演練不僅訓練師生的臨場應變能力與團隊合作,也培養自助與互助的精神,展現臺北市防災教育持續創新的特色,為臺北市防災教育注入全新能量。

該創新演練不僅訓練師生的臨場應變能力與團隊合作,也培養自助與互助的精神。

副局長鄧進權副局長提醒:「災害雖無法預測,但準備可以隨時開始。」臺北市自幼兒園起即推動「趴下、掩護、穩住」三步驟,每學期至少辦理二次防災演練,讓學生熟悉避難流程,並將防災知識帶回家庭,進一步提升全民防災素養。

副局長鄧進權副局長提醒:「災害雖無法預測,但準備可以隨時開始。」

臺北市自民國100年成立防災教育輔導團以來,積極協助輔導全市學校皆成為防災基礎建置學校,並持續推動進階推廣學校,今年更首度與臺大合作舉辦高中「地質與防災探索營」,培訓全臺首批「小小防災士」、舉辦親子防災夏令營及幼兒園防災共學活動,同時研發在地化教材與專屬「防災巾」,並安排師生參訪專業防災機構,展現多元創新的推動能量,朝向零災害的安全校園邁進。

透過本次地震避難及大量傷患救護演練,北市教育局期盼全市師生能更熟練應變、從容面對災害,並將防災能量延伸至家庭與社區,共同強化城市整體的防災韌性,落實「全民防災」的願景。

Previous Article 利物浦「絕殺浪潮」成了足球玄學 利物浦「絕殺浪潮」成了足球玄學
Next Article 郭祿食品暨日勝機構感謝消防人員守護市民 聯合捐贈中秋禮品 郭祿食品暨日勝機構感謝消防人員守護市民 聯合捐贈中秋禮品

近期消息

川普與習近平通話談TikTok案 熱線議題還包括輝達、關稅休戰等 美英簽「科技繁榮協議」
川普與習近平通話談TikTok案 熱線議題還包括輝達、關稅休戰等 美英簽「科技繁榮協議」
熱門
2025/09/19
郝龍斌登記參選陪同卡司強 主打無私藍白合
郝龍斌登記參選陪同卡司強 主打無私藍白合
熱門
2025/09/19
民進黨否定台灣光復 蕭旭岑:甘當戀殖份子
民進黨否定台灣光復 蕭旭岑:甘當戀殖份子
熱門
2025/09/19
沈政男嗆徐國勇不敢喊台灣地位未定論後半句
沈政男嗆徐國勇不敢喊台灣地位未定論後半句
熱門
2025/09/19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Copyright©MORE News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

為了帶給你更好的瀏覽體驗我們的網站中有使用Cookie,幫助我們改善網站的結構和行銷分析。如果你同意使用請點擊了解,我們會權利提供你更完善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