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最新新聞
南投首辦國慶焰火 4.3萬發近十年最盛大
北臺八縣市副首長會議基隆登場 跨域合作23項方案推動「有愛城市」願景
金馬62遞獎大使閃亮登場 入圍者專屬禮箱十萬元禮品搶先曝光
民歌大巨蛋「海歸派」星光齊聚呼應中秋「月圓人團圓」秦祥林熱情響應集體總動員「回家」歡唱團聚
健體男團 EROS 單飛成員 Rock 李振瑋驅車南下花蓮投入災區盡一份心力
165打詐儀錶版FOR墨新聞
979582
114污水banner
1140707-0720-地價稅
1140721-0803-電子稅單
05.bann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S__48128050
首頁 » 8國頂尖學者齊聚高雄、小琉球 共築海龜保育網絡
合作媒體

8國頂尖學者齊聚高雄、小琉球 共築海龜保育網絡

台灣線報
Last updated: 2025/09/30 17:01
台灣線報
Share
9 Min Read
8國頂尖學者齊聚高雄、小琉球 共築海龜保育網絡
8國頂尖學者齊聚高雄、小琉球 共築海龜保育網絡
分享文章
8國頂尖學者齊聚高雄、小琉球 共築海龜保育網絡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與中華鯨豚協會共同辦理,「2025亞洲海龜保育會議暨工作坊」。圖:海保署提供

跨越太平洋,守護海龜,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與中華鯨豚協會共同辦理,「2025亞洲海龜保育會議暨工作坊」於9月30日至10月2日首度在高雄與小琉球登場。這場由NGO首次發起的國際會議,匯聚來自環太平洋8個國家、超過30位頂尖海龜研究學者,攜手推動跨國合作,建立守護海龜的國際網絡。

3217 0
此次會議議程涵蓋多個核心主題,海龜產卵棲地管理、救傷與收容、保育行動等。圖:海保署提供

此次會議議程涵蓋多個核心主題,海龜產卵棲地管理、救傷與收容、個體辨識應用、覓食棲息地青年龜研究、社區參與和保育行動。重磅亮點之一為日本海龜協會長松澤博士的專題演講「海龜保育的合作、挑戰與傳承」,分享日本多年推動國際交流與科學研究的經驗,為台灣及亞太地區的保育工作注入新視野。

中華鯨豚協會秘書長曾鉦琮指出,「相較其他地區,台灣雖然經常可目擊海龜,但相關研究仍在起步階段。我們期盼藉由這次國際會議,讓更多青年學子與研究人員深入了解海龜生態,並投入未來的保育研究。」

此次會議同時也是「2025國際鯨豚和海龜高峰會系列」的一環,中華鯨豚協會將與香港城市大學海洋動物影像解剖研究組合作,於台港兩地,於9月與10月接力舉辦,促進跨國經驗交流。中華鯨豚協會自成立以來,除持續推動友善賞鯨,也已建置全台唯一的鯨豚及海龜綜合救傷中心,並與各地合作設置救援站,提升緊急救護能量。近年更成功完成數十起鯨豚及海龜活體擱淺救援,展現NGO在海洋保育上的關鍵角色。

海保署長陸曉筠指出,113年公布的「海龜保育計畫」,核心目標為「讓台灣周邊海域成為覓食海龜的庇護所,並保有健康穩定的產卵族群」。近年來海保署已逐步落實多項行動,包括在產卵沙灘推動光害改善與生態路燈更新,營造友善棲地;長期進行蘭嶼、小琉球、望安等地的產卵母龜監測,並啟動南沙太平島的生殖生態調查;建立「誤捕回報獎勵制度」,推動漁民加入意外捕獲通報;全台設置五處海龜救傷中心,發展救援、醫療與長期收容機制,並透過衛星追蹤持續掌握洄游動態。透過上述努力,台灣已逐步建構起完整的海龜保育架構,海保署也強調,台灣僅是海龜洄游路徑的一環,唯有跨國合作,才能真正守護海龜的未來。

海保署提到,海龜生命史漫長,橫跨大洋洄游、覓食與產卵等不同階段,必須透過沿途國家協力合作,才能有效建構完整的保育網絡。台灣近年積極發展Photo ID個體辨識,逐步建立個體資料庫,未來可望透過資料共享,成為亞太地區的重要節點,推動更多人加入海龜保育行列。台灣未來將持續深化研究能量、推廣教育、推動資料共享,並積極成為亞太區域的資源分享節點。此次會議不僅是一份榮耀,更是一項使命,期待與各國攜手努力,建構跨國合作網絡,共同守護海龜及整個海洋生態系的永續。

Previous Article 刑事局公益街舞大賽登場「電豹女」現身應援反毒、反詐 刑事局公益街舞大賽登場「電豹女」現身應援反毒、反詐
Next Article 飯糰太郎驚喜現身 Panasonic電子鍋引米飯旋風 飯糰太郎驚喜現身 Panasonic電子鍋引米飯旋風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Copyright©MORE News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

為了帶給你更好的瀏覽體驗我們的網站中有使用Cookie,幫助我們改善網站的結構和行銷分析。如果你同意使用請點擊了解,我們會權利提供你更完善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