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伯公照護站達百站,王副市長:站數全國第一持續守護長者健康。(圖╱市府提供)
【亞太新聞網/新聞中心/桃園報導】
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30日上午前往龍潭區,出席「114年度桃園市伯公照護站成果發表會」。王副市長表示,去(113)年全市僅有60至70個站點,在客家局積極推動下,今(114)年已拓展至100站,站數全國第一。此成果不僅展現市府對客庄長照的重視與團隊的努力,也要特別感謝客家委員會的支持。未來市府將持續推動站點增設與服務優化,並強化與中央合作,共同守護長者健康,深化並延續客家文化傳承與發展。
王副市長指出,桃園伯公照護站不僅在數量上快速成長,課程內容也愈趨多元。市府邀請客家百工百業職人協力相關課程,例如職人指導傳統工藝「剪黏」,讓長者動手拼貼瓷片,化為藝術作品。今日成果發表會更集結各站點長者的精彩作品與表演,充分展現桃園客庄的創意與生命力。
王副市長談到,自己過去長期服務於醫院,深知長者保健的重要,因此特別提醒三點注意事項。第一是「安全至上」,隨著年齡增長應量力而為,每天步行10至30分鐘即可維持健康;第二是「補充水分」,近期氣候持續炎熱,即使臨近中秋仍高溫不減,應隨時補充水分,避免中暑或脫水;第三是「慢性病管理」,平時須妥善控制血糖、血壓等,並盡量避免抽菸,飲酒亦宜適量,降低健康風險。長者若能照顧好自身健康,就是給家庭最大的幸福與貢獻。
客家委員會綜合規劃處長陳瑞榮表示,感謝桃市府積極推動並展現客委會「伯公照護站」政策成果。伯公照護站不僅為長者營造安心友善的生活與交流空間,更是推廣與傳承客家語言、文化及產業的重要場域,透過課程與活動促進交流與互動。期盼未來中央與地方持續攜手合作,深化服務內涵,強化客家文化傳承與發展,讓更多長者受惠。
客家局表示,伯公照護站是配合衛福部長照十年計畫2.0,在既有C級巷弄長照站基礎上,融入客家文化特色與在地化服務,包含客語友善、客家文化課程及老幼共學活動。各站點由具備客語能力的志工與照服員投入,不僅提供基礎照護與共餐服務,也安排老幼同樂與多元文化課程,如客家歌謠、傳統美食製作等,讓長者在接受照護的同時,亦能以活潑有趣的方式參與文化傳承,融入社區生活,展現健康活力。
客家局指出,今年更結合「客家百工百藝」精神與「青銀共融」理念,在部分站點導入創新課程,包括戲劇肢體表演、八音樂器學習、捏麵與剪黏等傳統工藝,並開設數位科技課程,指導長者製作手機早安圖與數位繪本。長者透過學習新科技,不僅增強自信與成就感,也讓照護過程更為活潑,進一步吸引年輕世代參與互動,促進文化傳承並實踐「活躍老化」。未來市府將持續輔導增設站點、擴大服務網絡,深化文化傳承與整合照護,並導入更多創新活動,讓客庄長者活得更健康、更有活力、更具參與感與價值感。
今日包括市議員徐玉樹、張肇良、客家委員會綜合規劃處長陳瑞榮、市府客家局長范姜泰基及龍潭區長鄧昱綵等均一同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