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最新新聞
精神康復者復元旅程的藝術創作 高捷美麗島站光之穹頂今起溫暖開展 高雄市衛生局主辦 「心光熠熠,愛綻放」復元藝文展述說生命故事
中秋佳節前夕 高雄市榮服處暖心慰問榮民
前進日本享受萬聖節多彩盛宴 池袋最大規模 Cosplay 扮裝盛會
純茶回潮、無糖限定掀健康風潮!功夫茶以「隱山烏龍」詮釋中秋新茶飲文化!
學校延誤發放「安心午餐券」臨時卡 中市教育局檢討行政程序、啟動補發機制
165打詐儀錶版FOR墨新聞
979582
114污水banner
1140707-0720-地價稅
1140721-0803-電子稅單
05.bann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S__48128050
首頁 » 高雄農業局生態服務給付成果豐碩 「雉+野蓮」品牌進駐全台通路
合作媒體

高雄農業局生態服務給付成果豐碩 「雉+野蓮」品牌進駐全台通路

News586傳媒
Last updated: 2025/10/03 08:01
News586傳媒
Share
9 Min Read
高雄農業局生態服務給付成果豐碩 「雉+野蓮」品牌進駐全台通路
高雄農業局生態服務給付成果豐碩 「雉+野蓮」品牌進駐全台通路
分享文章

高雄農業局生態服務給付成果豐碩 「雉+野蓮」品牌進駐全台通路

【News586/記者張淑慧報導】高雄市農業局多年推動保育類水雉鳥「生態服務給付」政策已孵化豐碩成果,該局與高雄市野鳥學會共同創立的「護雉蓮盟-雉+野蓮」品牌,近日正式上架全台66間家樂福量販店,讓消費者能以合理價格支持友善農產與水雉保育工作。「雉+野蓮」不僅成為高雄市首個輔導上市全國通路的生態標章農產品,更是繼「水雉復育」專案榮獲「2025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環境保護組優選」後,再次肯定市府團隊在友善農業與生態保育的傑出表現。

日治時期,美濃湖曾是水雉的原生棲地,但因發展需求進行的湖泊浚挖、池塘填築等工程,導致水雉族群一度完全消失。高雄市農業局自108年起與高雄市野鳥學會合作在美濃湖畔建立「大灣棲地」,鼓勵在地農民種植野蓮田提供水雉繁殖與育雛空間。為解決野蓮池只能提供覓食但不利育雛的問題,該局後續透過與農友、美濃愛鄉協進會及高雄市野鳥學會的多方協調,於110年正式將水雉納入「生態服務給付」項目。


農業局在推動水雉棲地復育過程中,同時輔導「美濃區蔬菜產銷班第 18 班」成立全台第一個由農民組織成軍的「瀕危物種巡護隊」,專責守護美濃湖。計畫初期共有31 公頃野蓮池參與,至 113 年已有 87 公頃加入,建立了全台少見的大規模生態保育耕地。今年度農業局更推出「專屬」野蓮田生態服務給付,鼓勵農友在野蓮池中央加種菱角或芡實,吸引水雉築巢繁殖,避免孵化期與收成期衝突;在獎勵金方面,只要農友維護野蓮田符合友善標準,即可獲得每公頃 3 萬元的獎勵金,另有每年6萬元的巡守隊經費補助,鼓勵更多農民加入「護雉蓮盟」行列。

農業局同時與高雄市野鳥學會合作創立「護雉蓮盟-雉+野蓮」品牌,積極拓展銷售通路,在農業局主動牽線下,「雉+野蓮」商品近日已全面上架全台 66 間家樂福量販店,每週鋪貨2次,據觀察只要上架往往立即銷售一空,顯示消費者願意在日常購物中積極參與生態保育,共同推動環境永續理念,而家樂福透過通路上架友善環境的農產品,不僅展現企業對高雄農業與生態保育的支持,更是以實際行動落實 ESG精神的最佳示範。

今年高雄市政府團隊以「保育陸域生態水雉復育」專案,榮獲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環境保護組優選,此獎項不僅肯定市府團隊在生態保育的努力,也展現出市府跨域結合農民、社區、NGO團體與企業共同的治理成果;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陳柏豪主任鼓勵大家多吃野蓮、做保育,歡迎來美濃看看可愛的水雉,以及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高市府農業局長姚志旺表示,水雉的復育不只是對自然環境的回應,更是以實例證明農業生產、生態保育與企業經營得以融合發展,而「護雉蓮盟-雉+野蓮」的上架,更象徵高雄的農業已邁向新的紀元,期待更多國人透過日常消費,與市府、農友一起共築生態願景、實踐環境永續。

Previous Article 新潤建設機構捐贈復康巴士及安心點 支持桃市弱勢家戶 新潤建設機構捐贈復康巴士及安心點 支持桃市弱勢家戶
Next Article 臺灣中區觀光圈聯盟協會正式成立 觀光產業鏈亮點再現 臺灣中區觀光圈聯盟協會正式成立 觀光產業鏈亮點再現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Copyright©MORE News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

為了帶給你更好的瀏覽體驗我們的網站中有使用Cookie,幫助我們改善網站的結構和行銷分析。如果你同意使用請點擊了解,我們會權利提供你更完善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