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最新新聞
前進日本享受萬聖節多彩盛宴 池袋最大規模 Cosplay 扮裝盛會
純茶回潮、無糖限定掀健康風潮!功夫茶以「隱山烏龍」詮釋中秋新茶飲文化!
學校延誤發放「安心午餐券」臨時卡 中市教育局檢討行政程序、啟動補發機制
中秋連假遊台中 綠川興大段邀您共賞月兔、漫步森林水岸
月經友善 中市供應衛生棉社福據點突破111處
165打詐儀錶版FOR墨新聞
979582
114污水banner
1140707-0720-地價稅
1140721-0803-電子稅單
05.bann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S__48128050
首頁 » 從橋下辦公到擁有新家!克服五度流標 嘉市西區區政大樓上樑
地方

從橋下辦公到擁有新家!克服五度流標 嘉市西區區政大樓上樑

宋 其佳
Last updated: 2025/10/03 14:52
宋 其佳
Share
13 Min Read
從橋下辦公到擁有新家!克服五度流標 嘉市西區區政大樓上樑
黃敏惠市長祈求工程順利 。
分享文章

嘉義市政府為提高公共服務品質,在多年規劃、克服工料上漲、五度流標等困難,推動西區區政大樓興建工程於去(113)年3月進行。開工後,工程整體進度穩定超前,今(3)日,在嘉義市長黃敏惠與多位貴賓共同見證上,在友愛路停車場旁基地舉行上樑典禮,共同見證這座結合西區公所、戶政事務所以及西區各聯合里辦公處,且具完善托育資源、便利民眾洽公的嶄新大樓新生。

友愛停車場。

黃敏惠表示,西區大發展是市府擘劃十大旗艦計畫中重要的一環,西區區政大樓的興建,正是引領西區發展的重要工程之一。西區區公所現有辦公大樓老舊,自921大地震後,遷移至現址市場用地,但始終缺乏完善、現代化的辦公與洽公環境。為了提高公共服務品質,使民眾洽公更加便利,市府整合區公所、戶政事務所及西區聯合里辦公空間,更積極爭取中央計畫支持,規劃了在友愛路停車場旁基地這座地下2層、地上7層之西區區政大樓。未來一樓可做為托嬰中心及市民共享的大客廳,二樓則規劃為托育資源中心,並將西區區公所、西區戶政事務所、西區各聯合里辦公處整合在一棟樓內,便利民眾洽公的辦公空間。

黃敏惠市長祈求工程順利。

黃敏惠進一步表示,西區區政大樓,不僅象徵著行政服務的升級,更是西區整體發展的重要指標。大樓鄰近提供長青照護與公共托育等全齡服務的寶智大樓、婦女福利中心、僑平國小,以及大量商業與住宅區,鄰近充滿綠意的北香湖公園,鄰近的自由路更是未來高鐵聯外嘉義輕軌建設時將行經的重要路線,相信隨著西區區政大樓落成啟用,將更一步提升整體生活機能。同時,為進一步強化區域公共機能與停車便利性,市府正同步規劃與區政大樓相鄰的友愛地下停車場建設,未來與區政大樓串聯,形塑完整生活圈與交通網絡,提升整體都市機能與發展潛力。

祥獅獻瑞好彩頭。

交通處長許啟明補充,嘉義市西區隨鐵路高架化、爭取嘉義高鐵聯外輕軌等計畫推進,將迎來大發展,如何妥善利用取之不易的土地更顯得重要。西區區政大樓緊鄰友愛停車場,市府正規劃設計將友愛停車場打造為具備商業空間與停車功能的多元場域,不僅停車格數將由現90餘格,增加為160餘格,更朝向BOT的方向推動,結合西區大發展的長遠願景,打造嘉義市未來發展的重要核心。

從橋下辦公到擁有新家,黃敏惠市長見證西區區政大樓上樑典禮。

西區區長柯國振表示,民國79年西區區公所成立,早期辦公地點設於嘉雄陸橋下方。當時每天上班,耳邊總是迴盪著橋上汽機車來往的轟鳴聲,尤其大卡車經過時,震動感格外強烈;一旁還有火車疾駛而過的聲響,他笑稱整個環境可說是「車水馬龍、風水寶地」。後來因921地震安全考量,公所遷至現址,借用興嘉市場大樓三樓辦公。多年來雖然空間有限、設備簡樸但同仁依然堅守崗位,為民服務。很高興見證西區區政大樓誕生,一路走來,從最初的居無定所,到借用空間辦公,如今終於擁有屬於自己的區政大樓,內心充滿了深深的感動與歸屬感。

合照。

今日的上樑典禮,以充滿熱力的僑平國小街舞社表演及醒獅團進場揭開序幕,並由黃敏惠帶領市府團隊偕同議長陳姿妏、多位議員、建築師姜樂靜,以及勝偉營造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團隊共同祈求工程順利,眾人一同寫下充滿祝福的小卡,掛上橫樑,順利完成上樑典禮,為活動更添溫馨。

Previous Article 海大助理教授潘惠娟跨國團隊首創光譜取樣技術 解密16世紀沉船陶瓷故事 海大助理教授潘惠娟跨國團隊首創光譜取樣技術 解密16世紀沉船陶瓷故事
Next Article 花蓮光復家戶清淤今中午完成 下一階段急需專業志工投入 花蓮光復家戶清淤今中午完成 下一階段急需專業志工投入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Copyright©MORE News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

為了帶給你更好的瀏覽體驗我們的網站中有使用Cookie,幫助我們改善網站的結構和行銷分析。如果你同意使用請點擊了解,我們會權利提供你更完善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