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政府始終秉持「以民為本、永續發展」的理念,致力於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積極推動污水下水道系統建設。嘉義市政府今(3)日於文化公園辦理「嘉義市污水系統第二期-主、次幹管第1標工程」動土祈福典禮,黃敏惠市長與內政部政務次長董建宏、國土管理署署長吳欣修以及多位議員貴賓一同出席,祈求動土平安、順利完工。
黃敏惠市長表示,感謝中央及內政部的支持與指導,以及議會、立委與各里長協助推動,嘉義市自第1期工程完成主次幹管建置並接通逾1萬5,000戶後,不僅改善了西區的生活環境,也提升了市民對公共建設的期待。此次第2期工程更具挑戰性,施工區域涵蓋鐵道以東的老城區,房舍密集且歷史悠久,需更多市民理解與配合。黃敏惠市長指出,污水下水道是城市現代化的重要象徵,能有效改善居住環境與生活品質,並為嘉義市邁向永續發展奠定基礎。黃敏惠市長強調,此次工程預計於119年完工,將與鐵路高架化工程同步,為嘉義市打造嶄新的城市風貌。
內政部政務次長董建宏表示,污水下水道是城市現代化的重要指標,亦是提升生活品質與環境永續的基礎建設,其中污水下水道管線與再生水工程更是關鍵核心。董建宏次長感謝嘉義市長期以來與中央緊密合作,並強調中央與地方將持續攜手,盡速推動工程完成,讓嘉義市加速邁向現代化,並實現城鄉均衡與產業發展的願景。
工務處表示,回顧第一期計畫,市府團隊克服諸多挑戰,自104年啟動第一期計畫,總經費計43.67億,期程104到113年,雖曾面臨部分住戶接受度不高的挑戰,但在市府團隊積極溝通下成功完成11標工程,用戶接管戶數自107年的 553戶起步,至114年已達 15,925戶,並完成超過186處後巷接管,其中國安街、遠東街51巷、玉康路83號、博愛新村後巷及北社尾路323巷等5處辦理後巷美化工程。市府團隊採取三改善一優化策略,除了辦理後巷接管、鋪面更新,也一併優化排水系統及後巷雜亂管線,不只改善居民生活品質也結合社區在地特色,讓生活環境煥然一新,環境乾淨整潔無臭味,減少蚊蟲孳生及老鼠蟑螂橫行,改善成果深獲市民肯定。嘉義市在整體計畫執行上表現卓越,亦獲中央肯定,已連續4年榮獲全國污水下水道評鑑第3組第一名。
另第一期水資源回收中心已於108年啟用,本府積極推動回收水再利用,自啟用起已提供約76萬噸的回收水,供本府相關單位及轄管營建工地進行道路洗掃、植栽澆灌及清洗作業,打造永續韌性的嘉義市。
市府聽到市民心聲,為能加速推動第二期計畫,在第一期計畫尚未結束前,便於112年超前展開第二期計畫前置作業,並於113年初開始實施研擬及工程設計,114年初劉厝地區優先標工程上網招標,如期於114年4月30開工,隨後「嘉義市污水系統第二期-主、次幹管第1標工程」已於114年7月29日正式開工,象徵本市污水下水道由鐵路以西向鐵路以東全面延伸,邁入全新階段,市府將持續推動污水下水道建設,為市民打造更乾淨舒適的生活環境。
「嘉義市污水建設第二期-主、次幹管第1標工程」將污水建設由鐵路以西延伸至鐵路以東,主次幹管沿康樂街、垂楊路延伸至吳鳳北路佈建,啟明路段銜接建國二村重劃區污水系統,建設總長度達7,418公尺,除辦理主、次幹管埋設工程外,市府亦於本標案納入竹子腳地區辦理用戶接管作業,共計接管433戶,工程總經費為3.99億元(中央補助89%、市府負擔11%),鐵路以東為嘉義市舊城生活區,人口、建物密集度高,除了巷道狹窄,多數房屋需後巷接管,增加施工上的困難度,在施工期間交通及日常生活造成之影響,市府將採取分段施工、加強設置交通標誌及義交,於多處重要路口會同各單位確認交維擺設降低不便,並隨時受理民眾反映,呼籲市民攜手支持,共同完成這項影響深遠的城市基礎建設,全民一起提升城市環境品質。
第二期計畫,總經費高達46.33億元,其中第二期實施計畫中央核列43.67億元(中央89%,地方11%),本府自籌2.66億元,期程114到119年分為14標工程(中央補助12標、市府自籌2標),目標完成用戶接管28,818戶,累計達43,903戶。市府團隊將全力推動污水下水道建設,打造潔淨、宜居、永續的「幸福城市」,共同為嘉義市的永續發展寫下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