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最新新聞
中醫針灸邁入無痛新時代 北市聯醫林森院區導入雷射療法守護市民健康
120盞燭光點亮「奇美醫院器官捐贈感恩追思會」
「高雄海線潮旅行」年度壓軸 梓官赤崁海濱音樂市集  11/29日登場
翻山送暖 高雄榮服處為錫安山百歲榮民獻上 最溫暖的生日祝福
后里環保公園「孩籽世界遊戲場」今啟用! 打造綠意、遊具與交通教育的親子新天地
02.Banner_工作區域 1-F
165打詐儀錶版FOR墨新聞
979582
114污水banner
1140707-0720-地價稅
1140721-0803-電子稅單
05.bann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S__48128050
首頁 » 高雄大學災防中心攜手水利局舉辦『水患自主防災社區成果交流會』
合作媒體

高雄大學災防中心攜手水利局舉辦『水患自主防災社區成果交流會』

焦點時報
焦點時報
Published: 2025/10/10
Share
9 Min Read
高雄大學災防中心攜手水利局舉辦『水患自主防災社區成果交流會』
高雄大學災防中心攜手水利局舉辦『水患自主防災社區成果交流會』
分享文章
高雄大學災防中心攜手水利局舉辦『水患自主防災社區成果交流會』
圖/災防中心攜手水利局舉辦『水患自主防災社區成果交流會』

【焦點時報/記者張淑慧 報導】 國立高雄大學災害防救科技研究中心於10月9日攜手高雄市政府水利局,在高雄大學校園舉行「114年度高雄市水患自主防災社區成果交流會」。活動以「防災自主、韌性共生」為主題,邀請全市自主防災社區、區公所及產業代表共同分享經驗與成果,展現公私協力推進「全民防災、韌性高雄」的實踐成效。

高雄市政府水利局局長蔡長展親臨現場致詞,他表示,極端氣候帶來的防災挑戰日益嚴峻,社區作為災害防救體系的基石,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過去16年,高雄市推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計畫,從示範點逐步擴展至各行政區,由高雄大學災防中心輔導超過50個社區,並培訓逾2,000名防災士,成功強化基層防災能力。蔡局長提到,今年颱風及西南氣流雖導致部分地區出現積淹水,但在社區自主防災機制啟動後,災情得以迅速控制,顯示基層防災能量的顯著成效。他特別感謝各界的長期投入,並強調面對氣候變遷與風險升高,公部門、學界與社區的協同合作至關重要。他期盼未來能進一步結合科技應用,例如運用衛星影像與人工智慧技術,提升淹水熱區的判讀與預警能力,讓防災準備與應變更加精準高效。

圖/高雄市政府水利局局長蔡長展出席『水患自主防災社區成果交流會』

高雄大學災防中心主任吳明淏表示,中心自2010年起受水利署與市府委託,推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計畫,結合教學與實務,協助社區進行災害潛勢分析、防災教育及演練培訓,逐步建立學用結合的在地防災模式。他強調,防災不僅是政府的責任,更是全民共同面對的生活課題,唯有透過跨域合作與知識共享,才能在極端氣候挑戰下展現真正的韌性。

此次活動由高雄市政府水利局主辦,國立高雄大學災害防救科技研究中心協辦,並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臺灣韌性城市發展協會承辦。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分署、各區公所及產業界代表均到場參與。現場展示了各社區過去一年來的防災成果,並舉行綜合座談,就防水擋板分配、排水系統維護及物資調度等議題提出建言。水利局表示,將持續整合中央與地方資源,加速物資供應與社區防洪準備,協助各區提升自主應變能力。

今年,鳳山區文山里、三民區本和里及寶國里3個社區正式加入防災行列,與永安區新港里、仁武區中華社區等種子社區攜手擴大防災網絡。會中也表揚了長期支持防災工作的企業與團體,肯定其在災害期間展現自助互助精神,守護地方安全的貢獻。

水利局期許未來持續推動「政府—學界—社區—企業」的多方合作,深化防災教育與科技應用;高雄大學亦將發揮在地大學的角色,推進防災知識傳播與跨域學習,培育具實務能力的防災人才,協助市府建構更安全、更具韌性的城市環境。 (圖/ 高雄大學提供)

Previous Article 【馬來西亞】PCB 與高階電子產能擴張脈動持續,工業服務能量補位 【馬來西亞】PCB 與高階電子產能擴張脈動持續,工業服務能量補位
Next Article 臺南市地方稅提供24小時不打烊線上稅務服務 臺南市地方稅提供24小時不打烊線上稅務服務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Copyright©MORE News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

為了帶給你更好的瀏覽體驗我們的網站中有使用Cookie,幫助我們改善網站的結構和行銷分析。如果你同意使用請點擊了解,我們會權利提供你更完善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