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時輪金剛 — 台灣是弘揚佛法的沃土
覺囊法王嘉察仁波切肯定:台灣具足信心基礎,是佛法弘傳的重要因緣。
[特約記者 陳莉林/報導 責任編輯/游宏琦]
覺囊法王嘉察仁波切長年行腳世界各地,弘揚時輪金剛教法,無論在亞洲或西方,都引起廣泛迴響。在接受本刊專訪時,仁波切談到台灣時,語氣中流露出肯定與期許。他指出,台灣的佛教徒——不論漢傳或藏傳——普遍具有深厚信心,這正是弘法的最佳沃土。

信心是最珍貴的因緣
仁波切說道:「台灣佛教徒,不論漢傳或藏傳,都具深厚信心。求法者意願強烈,依教奉行,修持自然顯現成果。」
他進一步指出,時輪教法雖為最高密乘之一,但核心精神在於「次第」與「因緣」。
「在台灣,對時輪教法感興趣的人雖多,然而真正能圓滿修持時輪次第,需要具足特殊因緣,並非人人都能立即進入。」
不過,仁波切也鼓勵修學者,不必因此感到遙遠。
「即使尚未得灌頂,只要依循『他時輪』前行七法而修,仍能種下殊勝的種子,累積善緣。修行從信心開始,信心本身就是最大的加持。」

弘法的藍圖與期許
在談及對台灣的弘法藍圖時,仁波切強調:「最根本的仍是自利利他的發心。」
他指出:「若我們真正想要利益自己與眾生,就應依循教法所說的取捨,盡心去修持,這才是最重要的。外在形式再莊嚴,也不及內心的清淨與恭敬。」
仁波切同時也呼籲,台灣是一個宗教多元的社會,雖然各宗教之間有差異,但更重要的是彼此要保持尊重與良性互動。
「不同宗教就像不同的藥方,雖成分各異,目的卻都是為了療癒眾生的痛苦。若能互相合作、彼此護持,佛法的弘揚會更加順利,也能促進社會整體的和諧。」
佛法與社會的雙向互動
仁波切指出,佛法的力量不僅存在於禪修與經論,也應回應社會的需求。
「時輪金剛講的外時輪、內時輪與他時輪,不只是個人修行的地圖,也是社會的鏡子。」
外在世界的動盪,反映了人心的躁動;若能調伏內心,外在社會自然趨於安寧。
他期許台灣佛教界能持續在教育、慈善與文化推廣上努力,將修行落實於生活之中:「讓慈悲與智慧不只存在於經堂,而能走入學校、社區與家庭。」

一顆智慧種子的成長
回顧這趟弘法旅程,覺囊嘉察法王以慈悲的語氣說:「台灣的信眾有著特別柔軟的心。若能以此信心為根,以智慧為枝,以慈悲為花,終能結出利益眾生的果。」
他再次強調:「佛法並非遙遠的哲理,而是生活的指南。若每個人都能在日常中實踐善念,整個社會都會變得更平和。」
覺囊嘉察法王昂旺確吉囊瓦仁波切 小檔案
覺囊嘉察法王昂旺確吉囊瓦仁波切(1970年生),自幼承蒙上師灌頂、口傳與教授,精研時輪六支瑜伽、顯密大論典及諸大教派傳承。1986年被認證為覺囊祖師(全知篤波桑傑十四大弟子之一,阿羅漢巴古拉化身、索南桑波尊者)之轉世。1998年出任覺囊母寺首任住持,後受推舉為金剛阿闍黎,建立完整修行與教育體系。2014年於拉達克被眾僧俗擁戴為覺囊嘉察法王,並獲達賴喇嘛尊者確認與支持。
近年來,仁波切於印度、尼泊爾、歐洲、南美與亞洲廣設佛學會,創立「時輪六支瑜伽禪修院法輪林」,並於2024年首度在台灣舉辦「覺囊世界和平祈願法會」。法王長年致力於弘法利生、文化保存、教育推廣與慈善事業,被譽為當代覺囊派的重要領袖。
《第三篇回顧》
系列專題報導《覺囊法王嘉察仁波切對香巴拉、時間與時輪金剛的智慧啟示》共四篇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