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最新新聞
以祀奉關聖帝君為主的新莊聖武堂10月10日廟慶盛大開啟 以「聖武好神祭」引爆年輕熱潮 讓忠義文化走進年輕人的生活
馬太鞍災區清淤進入尾聲 巷弄淤泥12日入夜前完成
救災之際謠言頻傳 花蓮警方迅速查處假訊息
2025福田五週年感恩會圓滿 證達上人公益關懷推動興建覺行寺
趙少康指控有人散播假消息 遭影射動用網軍介選 鄭麗文引王世堅金句回應
165打詐儀錶版FOR墨新聞
979582
114污水banner
1140707-0720-地價稅
1140721-0803-電子稅單
05.bann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S__48128050
首頁 » 《2025高雄粄條節》高餐大「水の美濃」 引領香草七感療癒
合作媒體

《2025高雄粄條節》高餐大「水の美濃」 引領香草七感療癒

亞太新聞
Last updated: 2025/10/11 19:02
亞太新聞
Share
9 Min Read
《2025高雄粄條節》高餐大「水の美濃」 引領香草七感療癒
《2025高雄粄條節》高餐大「水の美濃」 引領香草七感療癒
分享文章
《2025高雄粄條節》高餐大「水の美濃」 引領香草七感療癒
▲高雄客委會楊瑞霞主委、客委會邱星崴政務副主委、高餐大陳國泰校長七感客家療癒香草體驗。(圖/高餐大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高婕/高雄報導】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關鍵食客—右堆綠色永續新粄塊六級智慧創生USR計畫」團隊長期耕耘美濃、高樹等客庄地區,本次以「水の美濃—客家療癒香草七感體驗」為主題參與,融合濕地植物、生態教育、食農永續與感官療癒設計,展現美濃埤塘生態與與粄食文化產業的新樣貌。


▲客家療癒香草認識暨客家綠食尚創意料理展示。(圖/高餐大提供)

長期投入綠色永續及地方創生輔導的高餐大曾裕琇所長以「食物設計 × 文化創新 × 永續共生」的教育理念,帶領飲食文化暨餐飲創新研究所師生以「客家療癒香草」為核心,融合美濃埤塘的濕地生態特色與在地客庄植物資源,在粄食節展示紅花紫蘇草、大葉田香、香辣蓼、魚腥草、野薑花、鴨舌草、野蓮及芋頭等客家代表性水生植物。活動設計開啟嗅覺、味覺、觸覺、視覺、聽覺、心覺與群覺等七感體驗,現場民眾可透過香氣聞嗅、葉片觸摸觀察與手作「暴打療癒香草創意飲品」體驗,搭配「艾草野蓮麻糬 × 野蓮擂茶粉」的品味互動,從遊戲中學習香草辨識、永續思維與客庄故事,體會植物的療癒能量與人地共生的永續美學。


▲高雄餐旅大學「客家療癒香草七感體驗」展現永續與文化創新力。(圖/高餐大提供)

活動現場亦展示出「客家綠食尚創意料理展」,由廚藝學院葉建志老師帶領五專餐飲廚藝科學生以美濃野蓮入菜,以客家惜食廚藝技術,開發一系列兼具文化底蘊與美感創新的料理作品,包括:野蓮香軸・美濃風味雞捲、醬韻交融・梅干菜雞慕斯佐桔醬汁、山林晨曦・紅糟香融盤、章魚野蓮・鹹甜雙奏馬卡龍及客庄披薩・鹹香創意馬卡龍等,並榮獲2025台灣國際廚藝美食挑戰賽(TCAC)四銀一銅佳績,展現高餐大師生以客家食材詮釋永續廚藝的創造力。

高餐大USR推動辦公室陳建龍執行長表示,高餐大以「文化生命力、風土尋味力、在地農創力、美感設計力、智慧科技力、創生青培力、地方永續力與國際影響力」八大核心力量,持續攜手產官學共構地方創生行動。透過USR計畫串聯社區、學校與產業,建立兼具生態、文化與經濟價值的六級化永續模式。本次參與美濃粄食節,即是以「體驗式學習 × 食農教育 × 香草療癒」為橋梁,讓永續不僅是一種理念,更成為地方創生的具體實踐。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陳國泰代理校長也特別指出,USR計畫是學校社會責任的實踐平台,更是教育創新與地方共好的延伸。學校將持續鼓勵師生走入社區,運用專業所學回饋地方,以創新思維與人文關懷推動永續發展,讓學生在實作中學會「與土地共生、與文化同行」。高餐大將持續乘載「永續方舟」的使命,航向更具文化深度與地方力量的未來,為臺灣的綠色創生點亮光芒。

Previous Article 苗栗南庄石壁部落健行逾500名遊客 參山處推廣原民觀光迴響熱烈 苗栗南庄石壁部落健行逾500名遊客 參山處推廣原民觀光迴響熱烈
Next Article 2025年雲林縣原住民族聯合豐年祭 古坑綠色隧道熱鬧登場 2025年雲林縣原住民族聯合豐年祭 古坑綠色隧道熱鬧登場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Copyright©MORE News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

為了帶給你更好的瀏覽體驗我們的網站中有使用Cookie,幫助我們改善網站的結構和行銷分析。如果你同意使用請點擊了解,我們會權利提供你更完善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