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最新新聞
「一代女皇」潘迎紫回娘家 睽違多年為金鐘60盛典登台
地表最強童顏許路兒50歲驚人近照 英韓媒搶報「不老女神」真面目 根本逆生長
177人獲殊榮!北市金輪獎表彰交通貢獻者
吳克群選擇生日當天甜蜜上線 唱出愛的浪漫信仰 願人類重新相信愛情
橘貓「芬達」因主人身故流落街頭 北市動保處助牠延續浪愛
165打詐儀錶版FOR墨新聞
979582
114污水banner
1140707-0720-地價稅
1140721-0803-電子稅單
05.bann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S__48128050
首頁 » 「2025台中花毯節」地方創生新典範? 從觀光盛典到永續產業戰略的轉型挑戰
合作媒體

「2025台中花毯節」地方創生新典範? 從觀光盛典到永續產業戰略的轉型挑戰

焦點時報
焦點時報
Published: 2025/10/16
Share
19 Min Read
「2025台中花毯節」地方創生新典範?  從觀光盛典到永續產業戰略的轉型挑戰
「2025台中花毯節」地方創生新典範? 從觀光盛典到永續產業戰略的轉型挑戰
分享文章

「2025台中花毯節」地方創生新典範?  從觀光盛典到永續產業戰略的轉型挑戰

(鄒志中特稿)     2025台中國際花毯節,這場預計於2025年11月8日至30日在台中市新社區舉辦的盛會,不僅是台灣規模最大的花卉藝術展演,更體現了地方政府在整合「主題經濟」(Theme Economy)與「永續發展」上,所擘劃的嶄新戰略意圖。

為期23天、橫跨四個週末的活動,將首次結合全球經典IP《飛天小女警》,並動員超過300位在地居民參與創作。同時,透過「中台灣農業行銷展售會」匯集台灣中部地區八縣市的農特產品。這場花海饗宴的背後,是台中市政府試圖將觀光節慶的價值,從單純的人潮經濟,提升至創造長期在地產業動能的決心。

觀光節慶的歷史包袱與產業困境

台中新社地區的花卉產業基礎,可追溯至1990年代台灣因應加入WTO而進行的農業轉型。新社憑藉海拔500至800公尺的丘陵地形、年均溫約攝氏22度的理想氣候與豐沛雨量,迅速發展成為台灣重要的花卉產區。

然而,新社花卉產業長期面臨三大挑戰:市場價格波動劇烈、產銷通路受限,以及青年人口外流造成的勞動力短缺。面對這些結構性困境,「2005年新社花海節」應運而生,目的便是透過觀光活動為在地農民開創新的出路。

儘管花卉節慶在2015年升級為具備主題設計的「花毯節」後,每年吸引數十萬甚至上百萬遊客,但這類大型活動也常伴隨質疑:龐大觀光人潮能否轉化為在地產業的實質效益?短期熱潮過後,地方是否獲得長期發展動能?環境承載量又是否足以支撐如此密集的遊客?

2025花毯節的三大策略創新

今年「花毯節」的規劃,明顯是針對過去的長期疑慮提出策略性回應。其創新主要建立在以下三個核心支柱:

  1. 策略性IP導入與精準客群鎖定

「2025台中花毯節」選擇與全球知名動畫《飛天小女警》合作,不僅是單純引進IP,更是一項精準的市場行銷策略。該動畫在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風靡一時,對現今30至40歲的青壯年族群具有強烈的懷舊情感連結,而這個年齡層恰好是台灣家庭旅遊和消費的主力軍。

此外,該動畫至今仍在各大串流平台保持知名度,確保了跨世代的吸引力。透過借力IP的強大號召力,「2025台中花毯節」得以突破傳統賞花客群,觸及更廣泛的家庭觀光市場。

  1. 社區共創:將節慶轉化為地方創生平台

本屆活動最值得關注的轉變,是「永續異業結合」規模的深度擴大。主辦方邀請超過300位在地長者、孩童及居民共同參與花卉裝置的創作與製作。

這種參與式設計,將觀光節慶從純粹的活動舉辦轉化為社區營造的平台。當地方居民從活動的旁觀者或服務提供者,轉變為創作主體時,節慶活動才能真正扎根於在地生活,避免成為「外來資源短期注入」的模式。這種由下而上、強調居民主體性的設計,正呼應了台灣地方創生政策的核心理念。

  1. 商業模式創新:IP導入與在地農產的直接結合

「2025台中花毯節」主題館的設置,展現了IP授權與在地農產品結合的商業創新。主題館販售的商品(如當季水果禮盒、DIY香菇太空包、特色柑橘果凍等)皆為與在地小農共同開發的限定產品。

此舉的關鍵邏輯在於:利用知名IP的集客力導入觀光人潮,再將隨之而來的消費力,直接引導至在地農產品,使觀光效益能夠有效回饋在地生產者。相較於過往觀光節慶常見的外來攤商進駐、在地產業反被邊緣化的情況,這種設計更有機會實現「觀光帶動產業」的目標。同時,匯集八縣市特色農產的展售會,也為農民建立穩定的直銷平台,有助於緩解長期以來的產銷失衡困境。

邁向永續的挑戰與詰問

儘管「2025台中花毯節」的戰略方向正確,但這些創新能否真正落實,仍有待觀察。專業的評估必須面對以下幾項長期挑戰:

挑戰一:基礎設施與在地生活品質的平衡

23天的展期以及預期數百萬的遊客量,對新社地區的交通、住宿、餐飲等基礎設施,將是巨大考驗。過去幾屆的經驗顯示,嚴重的塞車、停車位不足和餐廳爆滿,不僅嚴重影響遊客體驗,也干擾了在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主辦單位必須提出具體且有效的疏導方案,確保在吸引人潮的同時,能夠維持地方的環境承載量與居民的生活品質。

挑戰二:在地參與的深度與收益分享機制

雖然有300多位居民參與創作,但「永續共創」的口號必須伴隨透明的資訊。我們需要檢驗:這些居民參與的形式是實質的能力建構(如設計、行銷、營運),還是僅止於簡單的勞力動員?更重要的是,是否有實質的經濟收益分配機制?真正的永續發展,是讓在地居民具備持續創造和分享價值的能力,而非僅在活動期間被動員。

挑戰三:品牌建立與IP依賴的取捨

《飛天小女警》的合作固然能帶來話題,但IP授權通常涉及高昂成本,且熱度會隨時間遞減。如果「台中花毯節」每年都必須仰賴尋找新的熱門IP來維持吸引力,不僅成本高昂,也難以建立「台中花毯節」自身的品牌識別度與核心價值。

相較於荷蘭庫肯霍夫花園或日本北海道富良野花田,其吸引力來自於花卉園藝技術與季節美景本身。「台中花毯節」必須思考:如何在借助IP熱度的同時,逐步強化以新社花卉產業、園藝技術和在地文化為基礎的內生性品牌價值。

結論:從「活動導向」轉向「價值經濟」

「台中花毯節」的發展,是台灣地方觀光產業面臨共同挑戰的縮影:如何成功地從「活動導向」轉向「產業導向」,從「人潮經濟」轉型為「價值經濟」。許多地方政府熱衷於大型節慶的曝光效益,卻往往忽略活動結束後的產業延續性。

整體而言,「2025台中國際花毯節」在策略思維上已超越單純「辦活動」的層次。透過精準的IP合作、強化的在地參與、以及將消費直接導向在地農產的商業設計,它正在朝向建立一個永續的產業支撐系統邁進。

然而,其成敗的最終檢驗,不在於23天的參觀人數,而在於這些創新舉措能否為新社地區帶來持續性的產業效益,能否提升在地居民的生活品質與經濟收益,並成為未來台灣地方創生與觀光節慶整合的參考典範。我們期待看到一個能夠自我造血、持續創造經濟價值、落實整合「主題經濟」(Theme Economy)與「永續發展」上的「花海經濟」新模式。

Previous Article 補助帶狀疱疹疫苗要加速!林智鴻議員:守護長輩健康 優先補助高風險族群 補助帶狀疱疹疫苗要加速!林智鴻議員:守護長輩健康 優先補助高風險族群
Next Article 臺中港科技產業園區徵才 釋出逾200職缺 臺中港科技產業園區徵才 釋出逾200職缺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Copyright©MORE News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

為了帶給你更好的瀏覽體驗我們的網站中有使用Cookie,幫助我們改善網站的結構和行銷分析。如果你同意使用請點擊了解,我們會權利提供你更完善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