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最新新聞
吳佳潔的〈長照哲學〉:照顧不是服務,是一場關於愛與尊嚴的修行
臺北大巨蛋民歌50大團圓 74位民歌手獻唱122首金曲打造七小時不斷電演出
28點和平計畫/美國、烏克蘭將在瑞士會談 商討終戰方式 川普:希望烏方感恩節前同意這項方案
新北市長選戰李四川民調領先 蘇巧慧:會參考
基隆市五師職涯講座登場 謝國樑勉勵孩子勇敢探索未來方向
02.Banner_工作區域 1-F
165打詐儀錶版FOR墨新聞
979582
114污水banner
1140707-0720-地價稅
1140721-0803-電子稅單
05.bann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S__48128050
首頁 » 高師大建終身學習認證中心 補教品質評鑑納入金銀銅標章
合作媒體

高師大建終身學習認證中心 補教品質評鑑納入金銀銅標章

樂聯網
樂聯網
Published: 2025/10/17
Share
9 Min Read
高師大建終身學習認證中心 補教品質評鑑納入金銀銅標章
高師大建終身學習認證中心 補教品質評鑑納入金銀銅標章
分享文章

為提升補習教育品質,並落實終身學習精神,高雄師範大學與中華未來學校教育學會合作推動全國首座「終身學習認證中心」(Center for Accreditation of Lifelong Learning, CALL),建立社會(補習)教育課程與教學品質的第三方認證制度。教育部前部長吳清基出席揭牌時表示,此舉不僅提升補教教師的社會地位,更讓教育專業化的理念具體實踐,對我國教育永續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高師大校長王政彥表示,「終身學習認證中心」的成立,象徵我國終身教育邁向制度化與專業化的新里程碑。第一階段自補習教育機構著手,為促使補習教育發揮學校教育延伸的功能,需積極建立具公信力的評鑑與認證機制。此次高師大推動的課程與教學品質認證制度,將以學術研究為基礎,透過客觀標準與專業評鑑程序,依課程架構、師資專業及教學成效核發「金質、銀質、銅質」等級標章,協助家長辨識優質教育機構,促進教育市場透明化與信任機制的建立。

台灣教育大學系統吳清基總校長(左一)、高師大王政彥校長(左二)、周燦德講座教授(右二)、TKB台灣知識庫創辦人 丘昌其博士(右一)與各補教協會等成員大合照。

吳清基部長指出,這項產學合作展現教育界共同追求品質與專業的決心。透過推動補教師資專業認證制度,讓終身學習的精神在全國各地開花結果,這不只是教育改革的延伸,更是對教育永續發展的具體承諾。

TKB台灣知識庫創辦人邱昌其博士引用聯合國教育報告指出,社會(補習)教育又稱影子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兩者應該相輔相成,而非對立存在。台灣在邁向素養導向教育的同時,更應讓社會教育機構具備與學校同等的專業能量,「讓學習在校內延伸到社會,讓教育真正成為全民終身的工程。」

教育部前次長周燦德講座教授認為,補習教育是終身教育的重要一環,透過制度化認證,能讓補教業回歸教育本質,成為學校教育的夥伴。他指出,尤其在AI與量子科技時代,教育人員若不持續學習,就無法面對新時代挑戰。

高雄師範大學與中華未來學校教育學會合作推動全國首座「終身學習認證中心」正式成立。

成人教育學者吳明烈教授以「四個 Life」概念詮釋現代終身學習精神:Life-long(終身),學習應貫穿一生;Life-wide(全方位),涵蓋正式、非正式與非正規教育;Life-deep(深入生活),學習融入文化與社群脈絡;Life-rich(生命豐富),融合補習教育,追求精神與智慧的富足。

中華未來學校教育學會秘書長黃淳亮博士補充指出,終身學習是國民素養的根本工程,唯有教育品質獲得社會信任,政府資源投入才有正當性。他並引用聯合國教育報告指出,補教業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兩者應相輔相成,而非對立存在,「讓學習從校園延伸到社會,教育才能真正成為全民終身的工程。」

該中心第一階段將從補習教育機構開始推動,未來將逐步擴展至圖書館、社會教育館及非營利學習組織等領域,打造全國性學習品質認證體系,真正落實「學習型社會」的願景。

Previous Article 《兩岸鄉親秋遊雲南記行3》驚嘆元謀物荗土林大自然神奇 《兩岸鄉親秋遊雲南記行3》驚嘆元謀物荗土林大自然神奇
Next Article 桃園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成果展 強化據點服務能量深化世代融合 桃園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成果展 強化據點服務能量深化世代融合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Copyright©MORE News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

為了帶給你更好的瀏覽體驗我們的網站中有使用Cookie,幫助我們改善網站的結構和行銷分析。如果你同意使用請點擊了解,我們會權利提供你更完善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