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新聞|劉品萱/馬來西亞 綜合報導】馬來西亞將於2025年10月26至28日在吉隆坡主辦第47屆東協峰會及系列會議,吸引超過30位國家元首及政府首腦出席,包括美國總統川普、中國總理李強、印度總理莫迪等重量級領袖,共有2,854名來自290家媒體機構的記者註冊採訪,規模創東協史上紀錄。
此次峰會將見證東帝汶正式成為東協第11個成員國,並預計發布84份成果文件,美國更公開讚譽馬來西亞展現「強而有效」的主席國領導力,凸顯馬來西亞在區域外交的關鍵地位。
史上最大規模峰會 三大突破同步登場
- 領袖陣容空前:除10位東協領袖及東帝汶外,美國、中國、日本、俄羅斯、印度、澳洲、紐西蘭、加拿大、巴西、南非等30多國元首及政府首腦確認出席,世界銀行總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國際足總主席也將與會。
- 東帝汶正式入會:東帝汶將在峰會期間正式成為東協第11個成員國,這是東協自1999年柬埔寨加入後首次擴員,象徵東南亞持續團結與擴張。
- 84份成果文件與制度創新:馬來西亞外交部長莫哈末哈山透露,峰會將發布84份成果文件,推進東協2045願景;今年首創外交部長與經濟部長聯合會議,協調政策制定。
- 數位經濟框架協議(DEFA)加速推進:東協數位經濟框架協議若順利實施,可望於2030年將東協數位經濟規模從1兆美元提升至2兆美元,印尼數位經濟預計從2024年的900億美元成長至2030年的3,600億美元。
馬來西亞外交地位躍升 區域經濟整合加速
- 國際認可度大幅提升:美國國務院在峰會前夕公開表揚馬來西亞擔任2025年東協主席國展現「強而有效的領導力」,馬來西亞首相安華形容此次峰會是「東協史上最大規模之一」,凸顯馬來西亞成功將吉隆坡打造為「東南亞外交首都」。
- 區域經濟整合新里程碑:在「共融與永續發展」主題下,東協商業諮詢委員會主席納吉拉薩(Nazir Razak)強調「新世界秩序形成之際,未來幾年的行為比以往更重要」;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學者艾莎指出,數位經濟框架協議完成後,東協集體數位經濟可達1至2兆美元。
- 泰柬和平協議可望簽署:馬來西亞外交部長證實,美國總統川普期待見證泰國與柬埔寨簽署停火協議,暫定名為《吉隆坡協議》,以解決今年7月造成至少48人死亡的邊境衝突。
重點觀察與決策提醒
- 東協數位經濟規模倍增至2兆美元,台灣ICT產業如何搶進供應鏈整合與數位基建商機?
- 東帝汶正式入會後,台灣企業在基礎建設、能源、農業等領域有哪些早期進入優勢?
- 馬來西亞成功展現主席國領導力,台灣如何深化與馬來西亞在半導體、綠能、智慧製造的戰略合作?
FAQ|東協峰會空前規模 台商如何把握區域整合紅利?
Q1:第47屆東協峰會被譽為史上最大規模,對台灣企業有何實質意義?
黃振綱理事長:「此次峰會超過30國領袖出席、84份成果文件涵蓋貿易投資到數位經濟,顯示東協正加速整合並強化與全球主要經濟體連結。台灣企業應關注數位經濟框架協議(DEFA)帶來的2兆美元市場機會,特別是電子商務、跨境支付、雲端服務等領域。」
Q2:東帝汶成為第11個成員國,台商該如何評估進場時機與風險?
黃振綱理事長:「東帝汶人口僅130萬、經濟高度依賴石油,但正是因為市場處於早期開發階段,基礎建設、再生能源、農漁業加工存在巨大缺口。台商宜採『小步快跑』策略,從工程顧問、技術輸出切入,降低政治不確定性與市場風險,同時觀察東協開發基金對東帝汶的投資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