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最新新聞
高雄市新認定二位文化資產保存者 「刺繡」林全誠 「布袋戲偶盔帽製作技術」蘇志榮
台中契作大豆攜手摩斯漢堡健康登場 農業局打造ESG永續農業新典範
行政院長肯定文山掩埋場廚餘去化明顯改善 盧市長:全力配合中央政策 確保防疫與環保並行
大台中商業會慶祝第79屆商人節表揚大會 中市府感謝商業會為台中經濟付出
2025台灣仲裁週登場! 中市府攜中華仲裁協會 探討促參案件爭議仲裁實務
165打詐儀錶版FOR墨新聞
979582
114污水banner
1140707-0720-地價稅
1140721-0803-電子稅單
05.bann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S__48128050
首頁 » 嘉市新永續淨零成果發表會暨城市論壇 黃敏惠:留給下一代美好未來
產經

嘉市新永續淨零成果發表會暨城市論壇 黃敏惠:留給下一代美好未來

宋 其佳
宋 其佳
Published: 2025/10/30
Share
10 Min Read
嘉市新永續淨零成果發表會暨城市論壇 黃敏惠:留給下一代美好未來
分享文章

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今(30)日舉辦「新永續淨零成果發表記者會暨城市論壇」,以「共論、共創、共好」為主題,展現嘉義市在永續環境、循環經濟、綠色運輸與調適因應四大領域的施政成果與城市願景。市長黃敏惠出席記者會見證並分享嘉義市推動永續淨零之各項作為與成果,現場亦同步展示四大推動小組施政亮點與成果海報。論壇邀請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江惠櫻常務委員及多位專家學者參與,分享國際趨勢與在地實踐經驗,攜手推動嘉義市邁向「全齡共享、世代宜居」的永續城市。

黃敏惠表示,回顧歷史是為了更珍惜當下並規劃更美好的未來,城市的發展不能脫離設計思維與永續治理的核心。永續發展涵蓋經濟、社會與環境三個層面,三者環環相扣,唯有平衡推進,才能讓城市長久繁榮。嘉義市在推動各項建設時,不僅注重經濟發展,也同時關懷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特別在面對地震、水災、颱風與疫情等多重挑戰時,更體現出城市的韌性與免疫力。黃敏惠強調,嘉義市以「新永續」為願景,從凝聚力量到行動出發,跨局處整合、全民參與,共同推動多項計畫,讓永續理念落實基層、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感謝市民、議會與專家學者的支持,期盼透過論壇與倡議,凝聚更多共識,讓下一代能擁有更美好的生活與永續的未來。

嘉義市是一座以文化底蘊為根、以創新轉型為動能的城市,近年以「新永續淨零」為施政核心,從環境治理到社會參與,持續推進城市綠色轉型。嘉義市的努力也獲得外界肯定,不僅在《遠見雜誌》「縣市競爭力調查」與《天下雜誌》「2025縣市首長施政滿意度」中名列前茅,更是第四度奪下《今周刊》2025年「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中「永續城市特優獎」。2025年台灣永續行動獎中嘉義市勇奪1特優、3金、3銀、4銅的佳績,並首度獲頒「台灣傑出永續治理首長獎」典範殊榮。黃敏惠市長表示,這份榮耀屬於全體市民與市府團隊的共同努力,未來市府將持續深化「共論、共創、共好」的精神,讓永續成為市民生活的日常。

環境保護局蕭令宜局長表示,此活動除成果發表外,也同步展出四大推動小組的施政亮點,包含氣候調適行動、低碳社區推動、循環再利用及綠色交通建設等具體成果。展區以互動展示與視覺化圖表呈現,讓民眾能以輕鬆方式理解嘉義市如何透過跨局處合作實踐新永續淨零的願景。蕭令宜局長強調,永續不只是環保行動,而是一場文化與生活的轉變,嘉義市希望讓永續治理走入社區、企業與校園。

環保局表示,今日活動結合成果發表、專題演講與論壇對談,邀集多位專家學者分享國際趨勢與在地實踐經驗,從能源轉型、循環經濟到公民參與,展現嘉義市邁向淨零城市的堅定決心。現場同時設有「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4個小組展示攤位,呈現各局處在永續與淨零行動中的成果與創新亮點。民眾不僅能逛展、互動,還能近距離感受嘉義市推動永續發展的努力與成果。未來,嘉義市將持續推動政策整合與市民共創,讓永續成為城市的共同語言,共同打造「全齡共享、世代宜居」的永續嘉園。

Previous Article 翻新沿海老舊雨水下水道 中市梧棲「中橫四路改善工程」強化防洪 翻新沿海老舊雨水下水道 中市梧棲「中橫四路改善工程」強化防洪
Next Article 中市114學年度「國中普及化籃球決賽」  沙鹿國中奪冠 中市114學年度「國中普及化籃球決賽」  沙鹿國中奪冠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Copyright©MORE News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

為了帶給你更好的瀏覽體驗我們的網站中有使用Cookie,幫助我們改善網站的結構和行銷分析。如果你同意使用請點擊了解,我們會權利提供你更完善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