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報導/中國國民主席朱立倫11月1日卸任後的規畫安排,其子弟兵、國民黨智庫副執行長、桃園市議員凌濤向中評社表示,朱卸任後已有三大方向的規劃,分別是推動青年培育、深化國際交流,以及持續參與政策研究,其中“國際路線”會是未來多琢磨之處,無論是與駐台外館代表溝通,或未來親自出訪、參與國際對話,都是可能的方向。 至於朱立倫接下來是否可能會前往美國訪問?凌濤說,目前尚未有具體訪問行程規劃,但朱在卸任後,確實希望透過與駐台各國代表溝通交流,或未來適時出訪,以深化國際理解與合作。 朱立倫兩度擔任主席,第一次是2015-2016透過補選上任,以及2021至今。他也是國民黨2016年在野後,首次在主席位置上做完四年任期的主席,時間比過去幾任主席都來得久。 凌濤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朱立倫這4年在黨主席任內,始終關心青年政治參與的空間與環境,所以朱卸任後最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繼續投入青年培育。 ![]() 他指出,朱立倫一貫的理念是“讓青年有更獨當一面的政治舞台”,不管是在政策、社群操作或民生議題上,都要更貼近時代與民意。朱希望藉由建立更開放的政治環境,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投入公共事務,讓國民黨未來能真正展現世代交替的力量。 第二個方向,則與朱立倫的國際視野有關。凌濤指出,面對美日同盟加強、全球供應鏈重組、以及中美貿易競爭等情勢,台灣在區域間的角色愈發重要。 凌濤透露,朱立倫未來將在國際路線上“多有琢磨”,無論是與駐台外館代表溝通,或未來親自出訪、參與國際對話,都是可能的方向。(中評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