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新竹縣副縣長陳見賢近日出席「2025新竹縣優秀藝術家薪傳展—行歌拾穗:胡國龍書法創作展」,兩人結緣自新社國小,當時陳見賢為該校家長會長、胡國龍則為主任。陳見賢說,教育是百年大計,「文化的根要深,教育的魂要穩」胡國龍則回以:「書法表現與詩詞的撰寫,都是希望提醒自己,也提醒觀者,人生常要回望初心。」一場展覽,不僅展現筆墨之美,也串起兩位老友對文化與初心的共鳴。

新竹縣副縣長陳見賢特別抽空前往欣賞「行歌拾穗」書法展。展覽收錄篆、隸、草、行、楷等書體近六十幅作品,展名取自《列子.天瑞》「拾遺穗於故畦,並歌並進」,寓意生活閒適自得,也映照胡國龍老師「老實寫字、隨性而真」的創作心境。
陳見賢表示,與胡老師的情誼可追溯至新社國小,當時兩人攜手推動校務發展,並認同以書法教導孩子靜心、學做人、培養自律的精神。陳見賢說,看到這次展覽他深受感動,「歷史不能被遺忘,文化必須被延續。」並強調縣府長年重視書法教育,不僅將書法納入課綱,並舉辦全縣性競賽,更希望孩子能在揮毫之間學會專注與節制,「把字練好,也能把生活過得有條不紊。」

胡國龍則談到,書法是「文字的精靈」,筆墨之間蘊含篆、隸、草、行、楷的節奏與氣韻,讓文字更有生命。「古詩詞是詩人智慧的結晶,而書法則是這份智慧的載體。」他說,「其中有一幅作品中,『我』字刻意少了一撇,是希望提醒自己,也提醒觀者,人生常要回望初心,讓作品與人對話,從中找到真誠。」
胡國龍也回憶:「在新社國小服務時,陳副縣長還是家長會長,常親自協助親師溝通、籌措經費。記得當時新建視聽教室缺乏硬體設備,他不僅出資也出力,以同理心協助家長與教師,是非常重要的橋樑。如今多年過去,仍舊保持那份情誼與初心。」

當日胡國龍也親贈陳見賢展覽作品集,象徵多年友誼長存。「行歌拾穗」展不僅是一場書法盛宴,更是一段關於教育、文化與情誼的續篇。筆墨之間,不只是線條的流轉,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與人文精神的延伸。
照片提供:新竹縣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