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報導/馬英九基金會與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7日共同舉辦“馬習會十周年研討會”。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張榮恭在會中指出,兩岸和平已非自然狀態,而是必須主動“搶救”的目標;國民黨必須走“和陸興台”路線,以“反對‘台獨’可以避戰、九二共識可以謀和”為原則,透過制度化對話爭取台灣的安全與發展。 談及未來兩岸發展,張榮恭提出三種可能方向,一是“大陸自理”,即由北京主導處理台灣問題;二是“中美交易”,兩強博弈下台灣被動受制;三是“兩岸共議”,由雙方協商決定前途。他認為,兩岸共議才符合台灣利益,既能維持和平,也能保存台灣的主體性。 這場研討會在台北市格萊天漾大飯店舉行,分為兩個場次進行。第一場“歷史意義與經驗回顧”由國民黨新任副主席蕭旭岑主持,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夏立言擔任主講;與談人包括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政大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邱坤玄。 第二場為“當前局勢與未來展望”,由海貿會最高顧問林祖嘉主持,國民黨新任副主席張榮恭主講;與談人為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兼任教授趙建民、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桂宏誠、以及台大政治學系教授左正東。 張榮恭在會中,以六次關鍵會談回顧兩岸歷程。他指出,從1993年辜汪新加坡會談揭開兩岸協商序幕,到1998年辜汪上海會晤首次觸及敏感政治議題,雙方逐步建立互信與制度化交流。接著2005年國共兩黨高層恢復往來,先有江陳會、再有連胡會,結束半世紀以來的隔絕與對立,並提出12項具體共識,後續多項落實,證明兩岸合作可行。 張榮恭說,2008年吳伯雄與胡錦濤會談確認重啟兩會機制,2015年馬習新加坡會更創下分治66年以來兩岸領導人首次會晤的歷史。這些歷程都在國民黨執政或主導之下完成,是兩岸和平穩定的指標。 張榮恭指出,當前台海危機四伏,台灣社會應重新思考,沒有“一個中國”能否有效處理兩岸關係?他援引多位人士的言論指出,事實上“世界上沒有兩個中國”是客觀現實,無論是1958年毛澤東在《告台灣同胞書》中強調“衹有一個中國”,或是2023年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受訪時所說“世界上沒有另一個中國”,皆揭示國際格局的共識。他強調,台灣身處兩岸關係核心,若無“一中”為基礎,兩岸互動不可能順利,這是政治現實與法律結構所決定的。 ![]() 他提到,“一個中國要在憲法裡找答案”這是陳水扁講過的話,依中華民國憲法規範,國家統一前兩岸關係條例明定兩岸同屬一個國家,這正是“九二共識”的法理基礎。九二共識是從中華民國憲法向前推進三步,求同存異、擱置爭議、推動交流。此一務實協商機制曾行之有效,成為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支柱。 張榮恭說,李登輝1999年提出“兩國論”,蔡英文與賴清德延續“新兩國論”,都違背憲法精神與歷史現實,使台海局勢日益緊張。但急獨會導致急統,“台獨”恐招武統,若執政者持續推動“釋憲台獨”或模糊中華民國定位,將使兩岸陷入更大危機。 他進一步指出,真正的“中華民國派”應有三項憲法依據,一是疆域觀,依憲法本文“固有領土”規定,台灣與大陸同屬一體;二是現狀觀,憲法修正條文與兩岸條例皆載明“國家統一前”為暫時狀態;三是認同觀,憲法第158條要求教育文化應弘揚民族精神,台灣人當然也是中國人。唯有堅守這三項標準,才能防止被“台獨”化吸納,維護中華民國的完整內涵。 張榮恭認為,國民黨要堅定走“和陸興台”的路線,和平不是屈服,而是智慧。兩岸唯有重啟對話,化解敵意,才能讓台灣免於戰禍、重拾發展契機。國民黨作為歷史上推動兩岸和解的主體,應持續扮演橋樑角色。(中評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