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馬英九基金會與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7日共同舉辦“馬習會十周年研討會”。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在會中指出,回顧習馬會歷史意義,可以看見互信累積與領導人意志的重要。展望未來,決定台灣安全關鍵有兩個,一是賴清德走向;二是中國國民黨能否在2028年前,讓大陸相信他們有重新執政的希望。 趙春山並強調,國民黨應堅定主張,避免讓九二共識出現內部分歧,因為歷史已經給出答案,九二共識就是那座橋的基礎。 趙春山為2015年“馬習會”馬英九政策幕僚,隨同團隊赴新加坡與會。 趙春山在會中表示,2015年的“馬習會”能夠成功,是雙方長期互信累積的成果。從兩岸兩會互動到陸委會與國台辦的直接溝通,再到兩岸領導人會晤,都是制度化和解的結果。 他強調,互信不是一蹴可就,而是透過長期接觸、層層推進形成的制度成果。更關鍵的是,兩位領導人都展現了堅定的政治意志。當年台灣內部不少高層官員並不支持舉行習馬會,大陸內部也有質疑聲音。但最終仍能促成會晤,正顯示雙方政治決心的重要。 趙春山說,這段歷史經驗告訴大家,只要雙方有誠意、願意溝通,再艱難的局勢都能突破。 趙春山提到,外界認為大陸方面今年並未特別紀念“馬習會十周年”有些遺憾,但他認為,這顯示大陸認為短期內難再出現兩岸領導人會晤,除非202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否則沒什麼希望。所以這個時候大陸還能講什麼?既然不能講什麼,答案就像特朗普提到台灣問題一樣,台灣就是台灣,沒什麼好談的。 但趙春山強調,“沒有九二共識,就不可能有馬習會”,而1992年海峽兩會達成共識的關鍵並非“統一”或“一中”本身,而是統一和一中都沒問題,但對一中的內涵有爭議,因此以各自表述的方式處理主權爭議問題。這樣的設計反映出九二共識的務實精神,能夠維持交流與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 針對外界常批評馬英九執政時“只談經濟、不談政治”,趙春山認為這是誤解。 ![]() 趙春山進一步指出,習近平當年的目的與馬英九相同,都是希望“為兩岸搭建一座跨海的和平大橋”,而九二共識正是這座橋的“交通規則”;只要遵守這項規則,任何兩岸領導人都能安全通行。他批評,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結果導致“橋斷水逆流”,兩岸關係陷入僵局。 展望未來局勢,趙春山認為,從現在到2028年是決定台灣安全的關鍵時期。他指出,第一個影響因素是賴清德的政策選擇,“台灣安全最主要的變數不在鄭麗文或國民黨,而在賴清德”,若賴持續拒絕九二共識、強化對美倚賴,將使兩岸風險升高。 第二個關鍵則在國民黨,趙春山說,國民黨必須讓大陸看到“重返執政的可能性”,否則如果連這都沒有希望,未來的兩岸非常危險。 這場研討會在台北市格萊天漾大飯店舉行,分為兩個場次進行。第一場“歷史意義與經驗回顧”由國民黨新任副主席蕭旭岑主持,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夏立言擔任主講;與談人包括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政大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邱坤玄。 第二場為“當前局勢與未來展望”,由海貿會最高顧問林祖嘉主持,國民黨新任副主席張榮恭主講;與談人為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兼任教授趙建民、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桂宏誠、以及台大政治學系教授左正東。(中評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