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最新新聞
蔣萬安報告都更成果 政策催動案量飆升 年均核定達245件'
桃議會總質詢議員詹江村抨擊鐵路地下化延宕 進度僅33%綠營應道歉
開全台先例?國小補假日教師幫家長顧孩童 桃教產砲轟教育局甩鍋學校
北捷板南線再優化 移除車廂座椅提升尖峰運能
筆如人生 墨若時光—「從心舞墨 吳昱瑩書法創作展」11月15日雲林登場
165打詐儀錶版FOR墨新聞
979582
114污水banner
1140707-0720-地價稅
1140721-0803-電子稅單
05.bann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S__48128050
首頁 » 桃市府文化局推動社區即學校 學習不侷限於課本與教室
合作媒體

桃市府文化局推動社區即學校 學習不侷限於課本與教室

News586傳媒
News586傳媒
Published: 2025/11/14
Share
12 Min Read
桃市府文化局推動社區即學校 學習不侷限於課本與教室
桃市府文化局推動社區即學校 學習不侷限於課本與教室
分享文章

桃市府文化局推動社區即學校 學習不侷限於課本與教室

【News586/記者彭慧婉報導】桃市府文化局攜手多所國民小學推動「社區就是我們的學校」延伸教學場域至地方社區,打造沈浸式體驗的多元學習,培養具備社區認同、全球視野與永續行動力的未來公民。

孩子們用雙腳丈量社區,也用行動紀錄在地故事,學習不再侷限於課本與教室;從中壢新街溪的廟埕,到龍潭市場的熱鬧;自許厝港的濕地,遊覽富岡的老街與新坡的埤塘,學習場域橫跨桃園中壢、楊梅、龍潭、蘆竹、觀音、大園,師資結合社區組織、文化團體與地方耆老、里長,與學校教師共同設計課程,帶領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習,不再侷限於課本與教室。

林森國小五、六年級同學化身小小記者,課程以新街溪周邊廟宇為起點,訪問廟宇及街邊長輩,一次次採訪,不僅蒐集到 98歲的理髮店客人,也認識傳統雜貨店跟便利商店的差異,在關懷中拼湊校園周邊地方生活史;龍星國小學生走入龍潭百年市場,將市場成為遊戲學習場域,師生在蔬菜攤學習實作換算,再結合客語教學與客家傳統文化。龍星國小主任何淑芬指出:「真正的學習不只在教室裡,走進市場才能更貼近孩子的生活經驗,當體驗與生活有關,孩子的經驗值就會提高,透過學校、社區組織合作課程,落實社區就是我們的學校。」

大園國小學童實地踏查許厝港濕地,觀察紅樹林、水鳥與招潮蟹,並體驗捕鰻苗職人林清安近60年捕魚技術,理解產業生態與地方文化傳統。大園學生姚雨蝶分享:「印象最深的是廟的故事,原來神明的傳說跟地方生活有關。」同學游槐祐也分享,拿到林爺爺捕鰻魚工具,加上爺爺的捕鰻魚示範,能夠感受到捕魚的辛苦。

富岡國小從富岡老街出發,走進洋樓與百年紅磚十連棟,並認識富岡國寶竹藝的故事。新坡國小則從新坡校埤的陂塘文化切入,帶領孩子理解埤塘自然生態、認識社區行動,讓孩子化身導覽員帶領人們深入親近埤塘,養成孩子保護環境、維護校埤的責任感。

從文化出發,讓學習變好玩!在知識學習中培力探索、關懷與解決能力,著重在社區現場操作、紀錄,未來將以生活地圖、電子報、導覽發表等方式展現成果,讓各校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學習提出「社會處方箋」,透過地方工作者長期以來的深耕,學生可以依著過去的的基石,進一步探討社區環境、規劃在地導覽與地圖,實踐中學習推廣永續議題,強調「在地性行動、全球性思維」,鼓勵孩子從地方經驗出發,連結永續發展目標(SDGs),如生態保育、優質教育與永續城鄉、責任消費及生產等。

桃市府文化局表示,透過「社區就是我們的學校」,孩子能將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不僅深入認識社區文化與自然環境,也能培養批判思考、創造力與社會關懷的行動力,更將社區課程整合出「教案」,將促進桃園各校之間的互相學習與經驗交流,讓地方文化融合教育,實現多元跨域學習無所不在。

將文化融入教育,桃園地方社造團隊結合學校,共同打造「走讀」與「遊戲」教學的實踐課程,跨界合作展現課程設計的跨域突破,示範學校與社區共好,帶領桃園孩子從社區望向世界,從地方出發、與世界對話,當學生的學習踏足街頭與土地,教育行動正播下桃園永續行動的種子,也孕育下一代能帶領世界前行的未來公民。

「社區是我們的學校」參與2025桃園社造博覽會,於11月8日至16日在中原文創園區1倉展出,與現場裝置藝術進行互動、欣賞113-114年共12校行動方案短片,從孩子們的視角重新觀察城市及社區的各種小角落與事物,在各種日常生活中的節點挖掘生活場域中的新奇與對土地的認同感。(圖:文化局提供)

Continue Reading

Previous Article 高雄秀傳紀念醫院創新醫療成果 PET-CT、達文西手術雙破百例 高雄秀傳紀念醫院創新醫療成果 PET-CT、達文西手術雙破百例
Next Article 臺灣國際茶業博覽會-南港展覽館 「桃園好茶」展區迎世界旅人 臺灣國際茶業博覽會-南港展覽館 「桃園好茶」展區迎世界旅人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Copyright©MORE News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

為了帶給你更好的瀏覽體驗我們的網站中有使用Cookie,幫助我們改善網站的結構和行銷分析。如果你同意使用請點擊了解,我們會權利提供你更完善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