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報導/中國國民黨籍立委徐巧芯今日受訪時表示,台美關稅談判正進入關鍵時刻,但政府的資訊公開仍不夠清晰。她質疑,行政部門可能以“切割預算”的方式,將對美投資拆散分布於不同部會,導致外界無法掌握真正的談判代價。她以外交部新增60多億元預算為例,指出內容竟包含“對美產業鏈”,讓人擔心政府是否已在未經充分揭露的情況下增加投入。徐巧芯要求政府公開所有交換條件,強調人民需清楚瞭解台灣付出了什麼,不能在資訊不透明的狀態下默默承擔後果。 徐巧芯今日受訪時表示,台美關稅談判攸關台灣長期產業布局與台灣利益,但行政部門的相關資訊仍舊零碎,讓人難以掌握全貌。她指出,政府近來多次暗示“談判可能有好消息”,卻始終未清楚說明交換條件,讓她擔心談判過程是否已出現不透明的部分。 她以外交部新增的60多億元預算為例,認為該項名義上是拓展國際合作,但細項卻涉及“對美產業鏈”布局。她表示,若這筆支出與關稅談判相關,卻未被明確標示,恐怕會讓立法院難以正確判斷整體投入。她強調,自己並非斷言政府一定這麼做,而是根據預算增列與內容描述,對政府是否以切割方式隱藏投入產生合理疑問。 徐巧芯指出,與其他國家相比,台積電過早赴美投資,使台灣在談判前便先交出最強的籌碼,如今可能還需額外投入資金補強談判條件。她表示,這或許是政府急於強調“比照日本與韓國”模式的原因,但台灣是否需要追加更多投資、投在哪裡、規模有多大,政府至今未向人民交代清楚。 ![]() 徐巧芯認為,若行政部門將對美投入分散在不同部會的新增預算中,例如外交、科技、經濟等項目,就會讓監督變得困難。立法院審查時容易被拆散的項目掩蓋整體規模,使人民無法理解談判背後的完整付出。她強調,正因為資訊不足,才會引發外界合理懷疑,行政部門有責任讓一切更加透明。 面對台美關係的敏感議題,徐巧芯呼籲政府公開所有交換條件與相關承諾,包括可能投入的金額、涉及的產業與政策方向。她表示,人民有知情權,也有權在完整資訊之下評估政策好壞。若談判代價被包裹在不明確的預算裡,不僅違反透明原則,也可能增加社會不安。她要求行政部門盡速說明,以確保談判過程能在陽光下接受檢驗。(中評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