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上市公司 Strategy(原名微策略,MicroStrategy)公布 2025 年第三季財報,淨利約 28 億美元(約新台幣 875 億元),較第二季近 1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3,125 億元)的高峰大幅下滑 72%,主因是比特幣漲勢放緩,削弱持幣帳面增值動能。第三季每股盈餘(EPS)為 8.42 美元(約新台幣 263 元),略高於市場預估的 8.15 美元(約新台幣 255 元)。財報公布後,Strategy 盤後股價一度回升約 4%。
Strategy 原為企業軟體公司,近年轉型為專注比特幣投資與開發的企業,2025 年已躍升為美國第 92 大上市公司,並連續七個交易日符合納入標普 500 指數的審核條件。
比特幣價格回落影響 mNAV 估值
第三季期間,受比特幣價格(btc to usd)震盪影響,Strategy 的市值相對淨資產價值比(mNAV)降至約 1.2 倍,為 2023 年 3 月以來低點,反映市場對持幣型企業估值溢價明顯收斂。
對比去年 11 月 mNAV 曾一度達 3.9 倍,當時受美股走勢與加密市場強勢上漲影響,兩者落差顯示市場情緒已有明顯轉變。
第三季 Strategy 增持約 4.3 萬枚比特幣,增倉速度低於第二季的 6.9 萬枚及第一季超過 8 萬枚。截至第三季末,公司共持有 640,808 枚比特幣,市值約 704 億美元(約新台幣 2.2 兆元),平均持幣成本約每枚 74,032 美元(約新台幣 231 萬元),帳面獲利約 48%。
增倉放緩被視為與 mNAV 溢價趨弱有直接關聯:當估值溢價減少時,以槓桿擴大持倉的誘因同步減弱。


資金募集與優先股策略
為延續比特幣增持策略,Strategy持續發行高收益優先股,例如 STRC、STRF 等,並宣布將 STRC 十一月股息率由10.25% 調升至 10.5%。透過此方式募資以購買比特幣,而非增發普通股,避免稀釋普通股持有者。
Strategy執行長 Michael J. Saylor 日前亦在社群平台 X 發文「Best Continue」,外界解讀為其持續擴大比特幣部位的明確訊號。資料顯示,11 月 3 日至 9 日間,Strategy 以平均每枚 102,557 美元(約新台幣 323.2 萬元)購入 487 枚比特幣,持幣總量達 641,692枚。該筆購幣資金來自 STRF、STRC 等優先股的募資收益。
Saylor強調,選擇透過優先股而非普通股募資,是為了保護現有股東利益,並穩定長期比特幣配置策略。
然而,在比特幣價格走勢不明朗、mNAV溢價收斂的環境下,市場對此募資模式的可持續性仍抱持觀望。
分析師指出,如果未來比特幣行情反彈,此策略可能重新強化公司估值;但市場走弱或波動加劇,持續提升股息率的成本也可能成為壓力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