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魯電動車市場環境大幅轉變,目前正掀起一場由中國品牌主導的價格與科技革命。《路透》報導指出,美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至今仍未在當地設展間,但中國電動車品牌如:比亞迪(BYD)、吉利(Geely)、長城汽車(GWM)等已趁隙進駐,同時以特斯拉售價六折左右的價格打入祕魯市場,其他日韓傳統品牌如:Toyota、Kia與Hyundai也積極加入當地市場競爭。
根據祕魯汽車協會數據,今年前九個月電動與油電車銷量達7,256輛,年增44%,雖僅占整體13.5萬輛新車銷量的一小部分,但成長動能明確。中國比亞迪今年底前預計在利馬開出第四家經銷據點,吉利與奇瑞(Chery)等品牌合計已設立逾12個展間,中國品牌正急速取代歐美車商在南美消費者的購車選項。
報導分析,中國透過「一帶一路」策略,進一步強化對南美市場的供應鏈主導勢力。祕魯利馬北方的「昌凱港」成為中國車輛登陸樞紐,從過往海港小鎮轉型為多彩貨櫃與白色車輛堆疊的物流重鎮。港口營運商遠海運(Cosco)表示,每艘運輸船可載800至1,200輛新車,全年可達1.9萬輛,這些車輛除供應祕魯,更經由轉運出口至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等地,因而昌凱港已迅速成為中國車輛在南美的物流樞紐。
中國車廠在巴西亦積極布局在地生產,比亞迪接手福特位於巴伊亞州的工廠,於10月啟動生產,長城汽車則接手Mercedes-Benz廠房,實現局部量產。此舉不僅回應南美地區逐步恢復的進口關稅政策,更有利於利用與墨西哥、智利及Mercosur等貿易夥伴的優惠出口機制。
「中國品牌攻勢猛烈且迅速」,烏拉圭豪華海濱度假小鎮埃斯特角城(Punta del Este)當地經銷商埃爾戈里亞加(Gonzalo Elgorriaga)直言,BYD如今是其展間主力品牌,取代歐日傳統名車地位,埃爾戈里亞加並透露,當地消費者可用一台德系休旅車的價格,購買三輛中國電動皮卡,價格優勢明顯。
根據數據,2024年第三季烏拉圭電動車市占率高達28%,智利9月達10.6%、巴西8月為9.4%,皆創歷史新高。中國品牌在智利市場更佔新車銷量33%,在烏拉圭市占率亦達22%,僅次於Chevrolet與Hyundai。
在巴西,勞工團體已對中國車廠「只進車、不創造在地就業」有所批評,當地政府正著手調升電動車進口關稅,預計2026年7月達35%。此背景下,推動在地生產已成中國車廠的當務之急。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最新《全球電動車展望》報告,2024年拉丁美洲電動車滲透率翻倍達4%,其中墨西哥與中南美國家受中國平價車款與政策補貼驅動,成長空間仍大。相較而言,歐洲與中國新車一半為電動車,美國與日本則仍停留在10%與2%水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