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最新新聞
亞尼克驚喜盲盒開賣:九層塔生乳捲 vs 粉嫩草莓脆皮巧克力
出道日撞上25週年!蔡淳佳廣州「紀念日首站」炸場
珍愛按摩坊搬新家 蔣萬安感謝視障師傅23年付出
小公視全新讀書節目《反正你也不睡覺》打造專屬青春的深夜時光
當天團遇上天后 ! 玖壹壹合體 Lulu 嗨唱〈嘻哈庄腳情〉掀高潮
02.Banner_工作區域 1-F
165打詐儀錶版FOR墨新聞
979582
114污水banner
1140707-0720-地價稅
1140721-0803-電子稅單
05.bann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S__48128050
首頁 » 財政失衡已成國家治理慢性病 中央不應全面迎戰應全面迎合
合作媒體

財政失衡已成國家治理慢性病 中央不應全面迎戰應全面迎合

焦點時報
焦點時報
Published: 2025/11/18
Share
16 Min Read
財政失衡已成國家治理慢性病  中央不應全面迎戰應全面迎合
財政失衡已成國家治理慢性病 中央不應全面迎戰應全面迎合
分享文章

財政失衡已成國家治理慢性病  中央不應全面迎戰應全面迎合

(焦點時報/鄒志中報導)  「中央握錢、地方扛責」? 近期,地方政府對於《財政收支劃分法》(以下簡稱財劃法)修法的呼聲再起,已將這項長期擱置的制度性議題推向公眾視野。台中市長盧秀燕日前在台中市議會總質詢中直言,中央應「全面迎合」地方需求,而非「全面迎戰」改革,這番話無疑精準地描繪了當前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中最深層的矛盾。

地方政府肩負著基礎建設、社會福利、教育托育…等迫切的公共服務責任,卻長期缺乏足夠且穩定的財源支持。中央握有絕大多數的資源,卻習慣性地以「再研究」、「需評估」…等傲慢與偏見的說詞拖延修法,導致「財政失衡」成為台灣難以根治的結構性病灶。這不僅是單一縣市的困境,更是歷任政府都未能解決的國家治理難題。

結構失衡的慢性病:從「中央集權」到「地方事權」

「中央肥、地方瘦」早已脫離口號層次,成為阻礙地方自治發展的財政體制硬傷。

問題核心在於中央統籌分配稅款佔整體稅收的比例長期偏低,加上資源過度集中於計畫型補助款。這種分配模式帶來了兩個嚴重的後果:

  1. 財源不穩定,窒礙地方長遠規劃: 地方建設與服務高度仰賴中央不穩定的計畫型補助,使地方施政必須「看中央臉色」,無法依據在地需求進行連續且自主的長期規劃。
  2. 權責不對等,地方治理能力受限: 中央透過補助款緊密控制預算流向,造成「中央握錢、地方扛責」的怪現象。地方政府雖被賦予服務人民的義務,卻缺乏相應的財政自主權與資源配置能力。

即使立法院已著手推動財劃法修法,行政院卻再而三以「需再評估」為由提出「覆議」,甚至研議「釋憲」。此舉傳達出的訊息令人擔憂:中央似乎根本無意釋出權力,且傾向將此結構性改革視為「零和博弈」下的政治攻防。

行政院的「全面迎戰」姿態,是體制理性的倒退

行政院長卓榮泰面對修法所提出的「全面迎戰」姿態,若解讀為積極溝通協調,本無可厚非。然而,若此「迎戰」體現為透過「大罷免」、「覆議」或「釋憲」…等程序手段,試圖否決國會的集體意向,甚至意圖恢復中央對財政分配的絕對主導權,則無異於對體制改革的慣性杯葛。

這種態度不僅將加深中央與地方間的不信任,更再度凸顯台灣長年以來行政權過度膨脹的結構性問題。

地方政府迫切需要的,是可預期、具公式化基礎的財政結構,而非在中央政治權力擺盪下變動不安的預算分配。行政院若將焦點放在程序攻防上,形同模糊了改革的本質,使財政改革倒退至政治的算計,而非制度的優化。

財政失衡的真實代價:公共服務的質量危機

地方政府承擔的職責涵蓋了台灣人民最切身的需求:交通運輸維護、社福資源投入、長照服務銜接、托育教育支持以及環境治理…等重責大任。但這些關鍵的服務正因財源不足而面臨質量的危機:

自有財源結構單一: 地方政府缺乏有效的徵稅權限和穩定的稅基,自主財源的增長緩慢。

統籌款分配的乘數效果不足: 相較於中央龐大的支出,流入地方的統籌分配稅款顯得杯水車薪。

縣市發展差距日益懸殊: 資源分配缺乏公平且透明的公式,導致財政弱勢縣市與財政強勢縣市的差距持續擴大,加劇了台灣區域發展的不均衡。

台中市長盧秀燕所稱「每個縣市都嗷嗷待哺」,並非誇大其詞。這是地方政府在面臨人口高齡化、物價上漲與公共服務需求複合增長之下,普遍面臨的財政窘境。中央若仍囿於「統一規劃、集中分配」的過時思維,將使地方治理的彈性與效率受到扼殺。

財劃法改革的原則:回歸「權責相符」的制度理性

財政劃分改革的核心原則只有一個:誰負責服務台灣人民,誰就必須擁有足以承擔責任的財政自主權。

因此,行政院必須停止將「財劃法修法」視為政治籌碼,而是應回到制度理性的軌道,堅守以下三大改革方向:

  1. 確保統籌分配稅款的總量穩定與增長: 提升整體分配比例,確保地方能獲得足夠的基礎性財源。
  2. 強化一般性補助款的公式化基礎: 減少中央行政裁量權的介入,讓分配公式更加透明、公平,並真正反映台灣各縣市的財政能力與事權需求。
  3. 減少與管制計畫型補助款: 針對非緊急、非跨域性質的計畫,應逐步降低補助款的比例,避免其成為中央操弄地方治理的政治工具。

行政院的責任不應只是捍衛中央既有的財政利益,更應宏觀地審視整體國家治理的健全性。若中央只見己身壓力,視為政治籌碼,而忽略了地方治理的基礎,結構性失衡的風險將無法解除。

中央若再漠視,財政慢性病將引發治理危機

財劃法改革,從來就不是一場中央與地方的零和賽局,更不應被簡化為藍綠政治的對抗。它是攸關台灣整體公共服務品質、地方永續發展與國家治理韌性的基礎工程。

中央若繼續選擇拖延、漠視地方的財政警訊,地方政府只能在資源短缺中艱難運作;最終承擔後果的,將是全體國民。當地方無法提供足夠的公共服務時,財政的慢性病終將惡化成為全面的治理危機。

我們呼籲行政院,中央應當放棄「全面迎戰」的對抗姿態,展現高度的制度視野與政治擔當,全面面對地方政府的需求、全面解決制度的落後,真正將財劃法的改革,導向權責分明、資源共享的健全體制。唯有如此,台灣的財政體制才能真正邁向永續。

Previous Article 榮民輔具巡迴維修北榮桃園醫院登場 確保使用安全與便利 榮民輔具巡迴維修北榮桃園醫院登場 確保使用安全與便利
Next Article 奇美博物館VR沉浸探險!一秒穿越4500年登古夫金字塔親臨法老葬禮 奇美博物館VR沉浸探險!一秒穿越4500年登古夫金字塔親臨法老葬禮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Copyright©MORE News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

為了帶給你更好的瀏覽體驗我們的網站中有使用Cookie,幫助我們改善網站的結構和行銷分析。如果你同意使用請點擊了解,我們會權利提供你更完善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