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 熱門
  • 地方
  • 生活
  • 產經
  • 綜合
  • 娛樂
  • 文教
  • 身心𩆜
  • 醫藥健康
  • 旅遊
  • 美食
  • 體育
  • 法律天地
  • 合作媒體
最新新聞
鄭麗文喊話黃國昌:未來合作全方位、無死角
以行動顧台灣 主席高峰會談/黃國昌:藍白願意為台灣共同合作
鄭麗文拜會北市議會黨團 氣氛融洽大團結
鄭麗文:黨中央全力支援蔣萬安、議員連任
鄭麗文:藍白合要一加一大於二 成台灣主流
02.Banner_工作區域 1-F
165打詐儀錶版FOR墨新聞
979582
114污水banner
1140707-0720-地價稅
1140721-0803-電子稅單
05.bann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S__48128050
首頁 » 跨域綠領人才成新國力 台灣電力工程協會領軍育才助臺灣電力永續
合作媒體

跨域綠領人才成新國力 台灣電力工程協會領軍育才助臺灣電力永續

焦點時報
焦點時報
Published: 2025/11/19
Share
10 Min Read
跨域綠領人才成新國力 台灣電力工程協會領軍育才助臺灣電力永續
跨域綠領人才成新國力 台灣電力工程協會領軍育才助臺灣電力永續
分享文章

跨域綠領人才成新國力 台灣電力工程協會領軍育才助臺灣電力永續
▲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舉辦「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暨劉書勝紀念獎頒獎典禮」,現場電力界的專家們,共同與學生及得獎者大合影。(圖/工研院提供)

【焦點時報/記者羅蔚舟報導】為鼓勵優秀電力人才投入綠能轉型,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於11/19日舉辦「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暨劉書勝紀念獎頒獎典禮」,表揚傑出學子與業界專才的卓越貢獻。典禮現場齊聚總統府、台電、亞力電機、台汽電等產官學研代表共同見證,期盼激勵更多綠領人才持續深耕電力領域,成為推動台灣能源轉型的關鍵力量。


▲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舉辦「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暨劉書勝紀念獎頒獎典禮」,表揚傑出學子與業界專才的卓越貢獻。圖左起:美國柏克萊大學榮譽教授吳復立、台灣科技大學電機系教授李俊耀、亞力電機總裁楊振通、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台電公司董事長曾文生、台綜院執行長吳爵丞、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盧展南、台汽電董事長王振勇。(圖/工研院提供)

隨著AI應用快速擴展,帶動全台用電需求持續攀升。為確保電力供應穩定,經濟部正研擬修法,要求新設5MW以上大型資料中心須達特定能源使用效率標準。面對此趨勢,提升能源效率與發展儲能技術已成企業重要課題,也推升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

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表示,面對電力挑戰,沒有人是局外人,不能只仰賴是電力機構,更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人民、政府、產業三個角色相互合作,建立長期合作的生態系,讓能源轉型與韌性建設能持續推進。在人才培育方面,電力專業的養成不能只依靠學校教育,必須整合產、學、研能量共同推動。

協會設立的「劉書勝紀念獎」及「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正是結合各界資源,鼓勵年輕學子與職場菁英投入電力領域的重要舉措。自設立以來,已有400多名學子與超過15家企業的優秀人才獲獎,其中更有得獎者因表現亮眼,被其他企業延攬。協會未來將持續深化電力人才的培育工作,並推動電力草根運動,積極普及電力相關知識與思維,凝聚社會共識,攜手加速台灣電力轉型與永續發展的步伐。

台電公司董事長曾文生表示,面對近年頻仍的天災衝擊,台電早已超前部署,除積極推動電網強韌計畫、更新老舊電力系統外,亦研擬於關鍵地區推動電線地下化,並配合變電站室內化及共同管溝等整合措施,全方位提升電力系統韌性,確保供電穩定。

在人才培育方面,台電除透過公開考選制度廣納專業人才外,也積極推展實習與產學合作等多元方案,持續吸引優秀在學新秀投入電力領域。值得一提的是,台電已連續八年榮獲「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展現企業永續經營的決心與成果。本次劉書勝紀念獎「傑出工程師獎」由台電電力調度處組長徐唯耀脫穎而出,期盼徐唯耀能秉持榮耀、持續精進,在電力領域發揮專業所長,為穩定供電與能源發展貢獻心力。

除了頒發「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與「劉書勝紀念獎」外,現場也舉辦電力未來之星座談會,邀請國立中山大學電機系盧展南教授擔任主持人,與得獎學生、在職菁英們對談,分享許多電力職場的經驗與商機,希望藉此鼓勵更多優秀人才共襄盛舉。

Previous Article 高大推動原教_師生夜宿老七佳 高大推動原教_師生夜宿老七佳
Next Article 臺日工程技術交流  現勘典寶溪流域防洪韌性 臺日工程技術交流 現勘典寶溪流域防洪韌性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Copyright©MORE News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

為了帶給你更好的瀏覽體驗我們的網站中有使用Cookie,幫助我們改善網站的結構和行銷分析。如果你同意使用請點擊了解,我們會權利提供你更完善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