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藝術交響樂團於11月22日晚間在中壢藝術館音樂廳舉行樂季音樂會《天霽之後的極光幻境:希望與重生》,本場節目以北國象徵、浪漫派敘事與季節意象交織,呈現具完整結構與情感流動的音樂旅程。

音樂會首度登場的是西貝流士《芬蘭頌》。樂團在藝術總監黃立維的熱情指揮下,以厚實弦樂與明確段落對比勾勒作品的民族覺醒意象,銅管群在主題段落展現飽滿與張力,使作品象徵的希望、堅定與光亮清晰呈現。整體音響純淨平衡,奠定全場的冬日氛圍基調。
隨後由青年指揮家張浩銘率領樂團演出孟德爾頌《第三號(蘇格蘭)交響曲》。張浩銘在節奏線條與樂句層次上展現穩定掌握,使作品的霧氣感、寬闊景致與內在動感得以精準呈現。樂章之間的堆砌活躍而靈巧,終樂章則在明亮銅管與厚實弦樂的堆疊下收束,展現宏大氣度。

壓軸的拉赫瑪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由青年鋼琴家張慈元擔任獨奏。第一樂章以深沉、富歌唱性的鋼琴音色展開,與樂團呈現緊密連動。第二樂章營造出透明細緻的浪漫氛圍,鋼琴與木管之間的對話流暢自然;終樂章則以戲劇張力與情緒推進帶出全場高潮,獲得觀眾熱烈掌聲。
三部作品依序展現從黑暗、迷霧到光亮與重生的結構,呼應音樂會「天霽之後」的核心意象,也體現樂團對敘事式節目的持續探索。現場觀眾反應熱烈,不少聽眾肯定樂團在音色統整、結構掌握與情緒鋪陳上的成熟度。
.jpg)
方舟藝術交響樂團近年以策展式企劃、跨領域整合與主題敘事為特色,逐步累積演出口碑。本次中壢演出展現穩定成長軌跡,樂團也預告來年將推出更多結合自然、文學與影像創作的節目,為台灣藝術音樂節目製作帶來新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