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586/記者侯姵伃報導】
在永續治理成為城市競爭力關鍵指標的此刻,嘉義市正透過一個個扎實的在地行動,累積出社區參與與環境治理的能量。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於近日舉辦聯合頒獎典禮,表揚在資源回收、環境清潔與商圈減塑行動中表現突出的志工、社區與商家夥伴,呈現「從生活端推動永續」的城市治理策略正在深化。
15 座里資源回收便利站的成果,是嘉義市推動循環經濟最直接的進度條。目前涵蓋蘭潭、保安、新厝、福民、翠岱、北湖、中庄、北門、民族、華南、育英、盧厝、芳安、宣信與義教等 15 個里,民眾可回收紙容器、紙類、塑膠容器、寶特瓶、鐵鋁容器、高壓容器、照明光源、乾電池、玻璃容器及家電資訊類等項目。透過回收兌換衛生紙、洗碗精、洗衣精等生活用品,形成正向誘因。
今年 1 至 10 月,這些便利站共回收 約 109 公噸資源垃圾,為城市減量政策提供可量化的進展。
而在城市美學與生活品質息息相關的環境清潔領域,嘉義市今年舉辦的清潔競賽,吸引眾多民眾與環保志工參與。透過友善競賽機制,成功提升居民對居家與社區環境整潔的關注度。本次表揚的隊伍包括:自強小隊環保志工隊、豐年里環保志工小隊、富美環保志工隊、福民社區環保志工隊、華南里辦公處、八獎溪河川巡守隊、新店里環保志工隊、安業環保志工小隊、安業社區發展協會、中庄里環保志工隊、王田環保志工小隊、興村小隊、大溪社區協會、大溪環保志工、龍山環境 clean 隊、新開勇壯隊等在地團隊。

同時,永續消費也是嘉義市近年關注的重點。文化商圈內的多家業者——包含八曜和茶嘉義文化門市、桃城烹茶、老院子 1951、高興紅豆湯、鮮茶道嘉義文化店——以具體行動落實源頭減量與減塑措施,示範零售與餐飲業如何在日常營運中實踐永續。
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副局長孫意惇強調,這次表揚並非單一活動,而是社區、志工與商家共同累積的治理成果。「這不只是環保行動,而是提升市民環境素養、凝聚社區力量的過程。」他表示,期盼未來在更多市民的投入下,嘉義市能持續朝更乾淨、健康與宜居的城市邁進,「讓愛護環境成為生活日常與共同價值」。
嘉義的永續治理正以「從社區開始」的方式,一步步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