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政府建設局落實市長盧秀燕「以人為本、友善宜居」的施政理念,並積極呼應國內外低碳永續與減碳趨勢。在 113 年度的「溫室氣體管制執行績效考核」中勇奪甲組第 1 名「績效優良獎」,於「永續發展業務執行績效考核」永續環境組也獲得第 1 名「永續績效獎」。這些成績不僅彰顯市府團隊在公共建設與環境維護上的努力,更展現台中在減碳、永續與城市治理上的亮眼表現。

建設局長陳大田指出,城市綠地、人行環境、道路照明與交通動線,都是推動低碳永續城市的重要關鍵。市府近年積極推動「台中美樂地計畫」、「人均綠地提升」、「無障礙人行道佈建」、「道路燙平與維護」及「LED節能路燈換裝」等多項措施,同時強化公私協力機制,與台灣山林復育協會、台積電及多家企業合作,透過企業認養、植栽補植及植林復育,讓綠化與減碳效益更持久、更具專業。

陳局長進一步感謝委員對建設局團隊的肯定,他表示,建設局將持續秉持市府「以人為本、友善宜居」的施政方針,深化低碳城市建設思維,推動更多友善、無障礙且兼具減碳功能的公共空間工程,提升市民生活品質。

建設局說明,在綠地推動方面,「美樂地計畫」以綠美化與共融環境同步並進,有效提升人均綠地面積;此外,市府也在台74線高架橋下及多處道路綠帶推動「引風、增綠、留藍」作業,並與企業攜手建置逾 13 公里帶狀綠廊,不僅強化城市景觀,也具備生態減碳與降溫功能,有效緩解都市熱島效應。

在人行環境與交通動線方面,建設局全面提升「道路燙平」與「無障礙人行道」品質,從人行道寬度、坡道設計到輪椅與嬰兒車通行需求均同步改善,並整併植栽、人行滲透鋪面、行道樹修剪及道路維護作業,以提升行人安全與城市可達性。

在照明系統升級方面,市府啟動「PFI 模式節能燈具換裝暨維護專案」,與民間企業簽訂長期合約,加速淘汰傳統燈具,並優先在校園、車站、醫院、景區及商圈等高人流地區更換傳統鈉光燈為新式節能LED燈具。此措施不僅大幅提升夜間照明品質,也有效降低能源使用與碳排放,是台中在節能設備升級與照明管理上的重要里程碑。
建設局強調,市府團隊將持續以「減碳降溫、與自然共融」為核心理念,推動更多友善公共空間與永續建設,持續提升台中的城市品質與居民福祉,並與市民攜手打造「宜居、低碳、共好」的永續城市願景。
